第三十七章 蜀汉玄机、大魏鸣镝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许昌长闻言,原本已经塌下去的冷汗,又冒了出来,他大吃一惊,惊恐的望着夏侯玄道:“夏侯公子,依你之见,本县该当如何自处?!”

  “百里侯,以玄之计,建议您立刻给州牧与郡守写信,告知情况,而后,让自许昌以东,长平、陈县、谯县、梁国、以及沛县等大县立刻开始排查近年来新兴的门派,也许其总部就设在这些门派当中,也未可知。”

  许昌长听了夏侯玄的话,似是依旧有所顾虑,他皱着眉头问道:

  “可是,夏侯公子,官府与江湖,从来就是井水不犯河水,除非这些江湖游侠真正触犯了我大魏律法,才方便对他们进行排查,可是如今,就这样贸然的让各郡县排查,怕是有所不妥。”

  “百里侯言之有理。”夏侯玄歉然一笑,果然自己还是涉世未深,思虑难免有些不全面,他稍加思索后,旋即笑道:“百里侯,江湖的事,虽然官府不方便直接插手,可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官府贴出榜文,鼓励江湖大门派,以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名义,进行一场江湖兼并,既可以揪出玄机门的分派,又可以处理多年来游侠儿屡屡以武犯禁的积弊,剪除一些江湖民间的毒瘤,岂非一举数得?”

  许昌长听了夏侯玄这番话,他立刻展开了紧锁的眉头,露出了佩服的笑容:“本县多谢夏侯公子指点迷津,听君一席话语,让我茅塞顿开啊。本县这就差人给豫州使君修书,让他下达命令,让各郡县办理此事。”

  “还有一事,望百里侯不要疏忽。”夏侯玄又仔细思虑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言道:“江湖人的争斗,往往鲁莽不计后果,更何况此次乃是官府鼓励,指不定他们会借机杀死多少人,因此,一定要让各个州府,在颁布榜文的时候,说明并派无需杀人伤人,如有犯者,按大魏律处置。”

  许昌长会意一笑,一揖言道:“夏侯公子放心,下官明白。”

  送走夏侯玄、曹羲、司马昭等公子后,许昌长立即亲自修书一封,又令衙门中擅长翰墨的刀笔吏抄写誊录了数十份,分别派信使专门送去豫州州府、兖州州府,以及邻近地方的各个郡县去了。

  不知不觉,半月已过,各个州府郡县明了事态后,立刻派发下了相关榜文,各个江湖大门派闻言,纷纷喜不自胜,这可是朝廷给他们的一个大好机会啊。

  果然如夏侯玄所料,各个州府郡县刚刚开始实行此策时,有一些大胆的门派不顾禁令,私自屠灭了一些小门派,自然也受到了官府的严厉制裁,毕竟官府有言在先,因此各个门派非但不敢发难,反而一个个开始遵纪守法起来,因此,在各个府县的明帮暗助之下,不出半月,豫州兖州各个江湖的兼并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而与此同时,最可疑的帮派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为了防止玄机门的人悄然逃离,夏侯玄又让各个郡县严密盘查进出行人,更是不许游侠儿再再离开本县。

  “看来,玄机门安插在我大魏的暗哨分部,不是在陈郡武平县的火龙门,就是在梁国虞县的明南帮。”

  夏侯玄与擅长刑狱排查的高珣一同仔细分析了各个郡县的江湖兼并事宜的卷宗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出发,一探究竟,如果果真是蜀虏无疑,那我们就毁了它!”

  司马昭一脸狠色,斩钉截铁的说道。

  “昭弟所言不差。”夏侯玄这次倒是没有反驳司马昭的建议,他点了点头,稍加思索,继续说道:“为免有所延误,我们不如分头并进,一举将贼巢捣毁。”

  “本县愿派遣县兵,相助各位!”许昌长稍加思索,慷慨解囊,居然不顾本县的治安,打算派出所有的县兵。

  “百里侯,不必如此,如若派遣县兵,反而容易打草惊蛇,不如我们亲自乔装打扮,悄然西行,反而容易成事。而且,许昌乃是大魏陪都,不能出任何差错。”

  夏侯玄婉言谢绝了许昌长的好意,他说的也是实话,许昌长稍加思索,只能点了点头,不再坚持。

  “阿玄,我们都听你的安排。”曹羲一脸信任的看着夏侯玄。

  “好,既然如此,我们事不宜迟,兵分两路。”

  夏侯玄手指地图安排道:“毌丘兄,你领着高珣、卫烈,带六名校事,前去梁国虞县明南帮,我与诸葛兄、羲弟、昭弟,领四名校事,前去陈郡武平县火龙门。”

  “唯!”六少年齐声应道。

  “百里侯,就麻烦您帮在下,照顾好益寿亭侯了。”

  “在下定不辱命!”许昌长朝着夏侯玄深深一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