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夜宿破庙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濯玉一路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只为尽早到达江右之地,查明师尊所托之事。

  从他下山那天算起,正好半个月的时间,他终于踏入了江右地界。

  这一路上他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靠近江右,周围的土地越干燥。

  在到达江右之前,他曾于江左施法,御剑飞渡大江,行至上空,俯见对岸高山田野,观其山林不似左岸茂盛,田野更比左岸荒瘠,不知何故。

  思量之间,竟至分神,不慎剑坠身堕,翻落江心。本以为将葬身鱼腹,却发现那绵延浩荡之大江,水深不过腹胸而已。

  及至右岸,即是江右地界,穿田野,过高山,一路东向,沿途景象,更是令他忧虑日甚:

  河湖枯竭,井塘干涸;鱼虾翻白于两岸,鸟兽暴毙于四野。

  沿途流民甚多,皆与自己所行方向相反。濯玉见到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搀扶着双亲艰难前行,正欲上前询问,那老头忽然闷声到地,长卧不起。

  濯玉连忙上前作法施救,但于事无补,老人已然故去。书生与娘亲一起泣谢濯玉后,就近掩埋了父亲。

  濯玉询问这沿途流民遍地的缘由,书生只道江右原本是块宝地,湖泊星罗棋布,江河纵横交错,水草丰美,鱼米满仓。但不知何故,从三年前便开始久旱不雨,直至今日这番景象。如今百姓无水可饮,庄稼都枯死在田地里。可官府不但没有赈济,苛捐杂税还是照收不误,百姓更是没了活路,只得纷纷往四方逃难去了。

  书生一家这番原本也是逃亡江左去投靠远亲,欲寻条活路,没想到沿途又遭了歹人,丢了包袱和盘缠,双亲本就年老体弱,又缺衣少食,一路走来,便到了这般田地。

  濯玉心想,三年大旱,必是天现异象之兆,师尊所言,果真确有其事。可纵然天灾无常,但这人伦有常,为何朝廷和官府竟如此不爱惜百姓,又不保护百姓,放任歹人劫掠欺辱,当真是视人命如草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想起了先祖屈子的话,此时的他正经历着和屈子当年同样的心情,心中悲愤不已,仰天长叹,可这万里晴空除了那朗朗日光,便只有那一望无际的亘古不变的蓝色穹顶。

  书生见他也似流离之人,劝他不可再去江右,不妨同行去那江左逃命,路上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濯玉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谢过书生好意,毅然往那江右之地继续前行。

  沿着一条几乎干涸的小河,向东行了半日,天色将晚,濯玉一整天粒米未进,饿极了,可这荒山野岭,一眼望过去,只有满目萧索,并不见何处有炊烟,更不见有任何村落人家。

  他想着只好去附近山里碰碰运气,趁着天还没完全黑下来,赶紧寻些野味野菜充饥也行,于是疾步向那山里去了。

  可进山转了半晌,他才反应过来,这初冬时节,别提什么野味野菜了,就连山上的野草也大都枯黄了。

  他摸着咕咕直叫的肚皮,心想今晚又得饿着肚子睡觉了。睡觉,也得找个能躲避风寒的地方,于是他只得继续寻找。

  终于在一处山坳里,他找到了一座废弃的破庙,总算有个地方歇脚。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他找来一些枯草干枝,用火折子点着了,弄了个火堆,瞬间觉得身子暖和了许多。

  再抬头看这破庙,似已荒废许久。一座泥塑的神像倒在地上,脑袋已然不见,手臂身躯亦遭损毁。旁边地上有半截朱红的木板,濯玉上前捡起来,擦拭干净一看,上面写着“天衣玄皇辰极灵”,末端还有半个字看不清。

  “天衣玄皇辰极灵威壬癸龙王伺辰真君甘露流润天尊”

  他脱口而出。

  他太熟悉了,毕竟以前师尊罚他抄过整整八百遍《太上洞渊神咒经》,那书里的字字句句,他怕是这辈子也不会忘。

连山上的野草也大都枯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