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士下山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濯玉道长只一挥手,那厅堂大门,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轻轻关上了。此时屋内之人,再次亲眼目睹了道长的高超法术,方知他刚才那一番讲述绝非信口开河、故弄玄虚,于是纷纷端坐屏息,望着陈老族长和道长,不敢出声。

  “道长请!”陈老族长镇定示意。

  “好,那贫道便细细说来!”濯玉道长颔首抱拳,便向众人继续讲述。

  原来濯玉所从师门乃是武当山上清修悟道千余年的玄岳派,听师尊说历代掌门都是世外仙人,道行深不可测、法术通天贯地、行踪飘忽不定、真身不老不死,直至得道驾鹤、羽化飞升,这掌门之位传到他师尊清石真人手里,也不过是第六代。

  玄岳派门下弟子千余年来均避世隐居,几乎不与外界往来,只是偶尔下山游历,也都是隐姓埋名,改头换面,易装而行。

  附近百姓中传闻有人在山中落难受过仙人搭救,才隐约得知这武当山的深处、高处,住着修仙的世外高人,只是不知住在何处。

  也曾有人结伴上山四处寻找,历时旬月,走遍整座山,终是无功而返。于是千余年来几乎无人知晓太玄派的存在。

  玄岳派开宗立派至今,传道之法及其严格,到第六代掌门清石真人手里,弟子总共也不过几十人。门下弟子,只有道行修为达到一定境界,通过严格的考核,得到掌门认可,奉为真人,才有资格收徒。

  收徒很随缘,但要求极高,凡入门弟子,天资、根骨、品性、德征和道缘,缺一不可。门中弟子的道行修为若是达到真人境界,便可随师父一同下山游历,视为入世修行,增长见闻,有助于参悟更高境界。若有机缘,便可顺道收徒,传道授业。

  清石真人年少时便天资聪颖、根骨清奇,悟性极高,弱冠之年便已是真人,他性情热烈,正直善良,不似其他师兄弟那般清冷孤傲。机缘巧合受了屈非直(濯玉道长)爹娘的搭救,感恩在心,后来给屈非直取名、再后来救他上山、收他为徒的也都是这清石真人。

  原本屈非直的天资、品性、德征和道缘都出奇的好,但因家中贫寒,爹娘的底子太差,致使他的根骨有所损缺,以玄岳派的收徒标准,屈非直是定然不合格的,但清石真人却不顾师尊和众人的反对,力排众议,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取道号濯玉,并向师尊立誓,如不亲手将他带入真人境界,绝不会再收徒。

  从此以后二十余年,清石真人对濯玉可谓是严格要求,悉心教导,但是直到师尊得道飞升,自己当了掌门,濯玉还只是刚刚达成道人的修为,远远没有到达真人境界,因此清石真人便再没收过徒弟。

  那天身为掌门的清石真人再次亲自教习濯玉,以对弈为题,拟天地四方之仪为棋盘,聚阴阳衍化之气为棋子,寓教于乐,用心良苦,意在让濯玉在对弈中去参悟其中奥妙,学会运用意念、真气和咒语等道家法术。

  后来教习进行到一半时棋盘便突现异象,清石真人脸色大变,出现从未有过的惊惧,当即盘坐入定,呼吸吐纳,以平和内息,并掐指推算,这一推算就是半个时辰。濯玉在一旁看见师尊的额头和脸上不停地冒着汗珠,只得一直不停地为他擦拭,不一会儿师尊身上的道袍居然也湿透了。

  又过了许久,师尊忽然睁眼站了起来,叮嘱濯玉暂勿将方才所见之事外传,并命其日夜守在玉清殿外,任何人不得入内,说完便转身独自飞入大殿,关了殿门。

  掌门师尊突然闭关,门派众弟子都觉得很蹊跷。若是寻常闭关,师尊一般都去那后山悬崖上的玄灵洞里,在这玉清殿里闭关,还是头一回。

  众人都来质问濯玉是何缘由,他却只道是师尊之命,一直守在殿外,闭口不言,众人无奈只好散去,几位要好的师兄担心他,也只好都默默陪着他守在殿外。

  濯玉等人在殿外苦守了七天七夜,掌门师尊终于从大殿出来了。濯玉十分担心,本以为师尊定是乏累不堪,没想到他老人家竟然明显比闭关之前的神采更好,只是脸色稍显凝重。

  清石真人出来后,急忙召集所有濯字辈以上弟子前来玉清殿议事。众人这才知道之前掌门师尊与濯玉对弈时出现的异象,纷纷请掌门示下。

  清石真人起身正色言道:“天道悯人,此次异象横生,预示人间恐有几千年不遇之大劫。自古以来仙家道家皆言天机不可泄露,但此次天机以如此方式显现于我太玄派,必是上天感知我玄岳派历代掌门和弟子千余年来虔心修道之功,方才显露天机,指引我等参透其中机缘、以替天行道、久,师尊忽然睁眼站了起来,叮嘱濯玉暂勿将方才所见之事外传,并命其日夜守在玉清殿外,任何人不得入内,说完便转身独自飞入大殿,关了殿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