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才是真正的锦衣卫,简而言之,锦衣卫就相当于情报局+仪仗队+保安+城管+公安+出租车(马)公司……

  崇祯似乎知道锦衣卫事情杂,所以直接免除了韩山河的大部分压力。

  他是越看这韩山河越喜欢,三言两语就将他的顾虑背到了自己身上,毕竟若是锦衣卫指挥使一口咬定就是他自己所为,那些笔杆子即便知晓也不敢乱语。

  有魄力还给领导背锅的下属,谁会不喜欢?

  “朕给你二人先斩后奏之权,除了不允许欺辱普通百姓外,都给朕嚣张点,拿出点当年厂卫的威风来让朕瞧瞧。”崇祯笑道。

  “老奴遵旨!/微臣遵旨!”王承恩和韩山河对视一眼,各自都从眼中看出了兴奋之意。

  见大势已定,温体仁和杨嗣昌几人最终也没把劝谏的话说出口,接下来众人又讨论了去职官员的补缺问题。

  温体仁举荐了大理少卿范景文为新任礼部尚书,杨嗣昌则举荐了给事中吴甘来为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的空缺崇祯倒是自己定下了,而且还认为此人在适合不过。

  此人便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其人一生致力于工学、农学和手工业生产,还分门别类的将其分为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所著天工开物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被后世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等人物不做工部尚书,简直是暴殄天物。

  但崇祯说出此人名讳后不论是温体仁还是杨嗣昌等人,竟然都没听说过,但听崇祯如此推崇,不觉更是疑惑。

  崇祯也没怎么去解释,只是让锦衣卫代为去江西南昌府、袁州府一带去寻人。

  宋应星在科考上很显然没什么天赋,考进士考了十几年仍旧各种名落孙山,到了四十岁仍旧只是个举人,好像后来当了两年县令就回乡专心写天工开物了。

  崇祯也只是大致知道一些,对于锦衣卫能否寻到此人也不抱太大希望。

  聊完此事崇祯宣布散会,暖阁内仅剩王承恩还在伺候着。

  “京城内的铺子背后大多都有勋贵撑腰,大伴儿你可记住,朕现在只想搞钱,勿要怕了他们。”崇祯叮嘱道。

  王承恩虽然心思很细,也够忠心,但却缺乏杀伐果断的魄力,思来想去崇祯又悄摸的对王承恩说了几句什么,边说嘴角甚至还露出了怪笑。

  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崇祯折腾一天顿觉有点饿,但他实在不想一个人吃饭了,又突然想到他自打穿越过来还没去看过自己的老婆孩子。

  说起来他现在也是有家室的人了,而且老婆还不止一个。

  想着想着,崇祯便出了乾清宫,兴冲冲的朝着周皇后的寝宫而去……感谢书友醉里挑灯看斧打赏的5000币,感谢书友炫舞蜻蜓、兜兜转转小快乐打赏的100币,感谢书友耗子上街打赏的1000币,承蒙厚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