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百花山下(1)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投影屏幕上,一张百花山的地形地图亮起来。

  地图的东部方向,标明了一个地点:石棚墓。

  林老换下捕鱼时穿的皮围裙,穿上一套灰色的西服,那张被海风吹得粗糙的脸膛,显现与岁月不和解的凛然。

  他指着小梁,给我们讲解无名岛的秘密:

  “这位小同志,非常勇敢,他爬上了无名岛也叫空白岛的石棚墓顶,那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护栏,但是他敏锐地发现上面的岩画,并拍到了非常珍贵的图片。”

  小梁被夸奖得不好意思。

  原来,海岛上的巨石,并不是这个岛上自带的流量,而是外来的。

  林老解释,数万年前,海水没过无名岛,又过了几千年,海水渐渐后退,这时一群人来到岛上,有人不幸遇难,应是族群里比较重要的人物,于是,他们运来石头,用巨大的石块,搭建了一座石棚墓,就是空白岛上的巨石:

  以三块石头为基座,支撑起一块巨大的石头,把尸体放在下面祭奠,这是一种古老的仪式。

  王作家问:

  “这个风俗是从哪里来的?比较罕见”

  林老又打出另一张图片,中国沿海石棚墓地图:

  中国沿海石棚墓地址的全貌,从东北的辉发河上游到东南沿海;无名岛上的这座,是最南端的一个墓地。

  他又打出第三张图片,是世界范围内的石棚墓地址。

  “这三张图,帮助大家了解一个神秘的圈,石棚墓圈。”

  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又去了哪里?

  “西拉木伦河,也称为巨流河,它的发源地在大兴安岭,它的河水,哺育了史前文明红山文化。”

  接着,林老放出了红山文化著名的标志女神头像。

  我所知道的红山文化是玉文化,最早的玉龙就出现在那里。

  “是的,我们从出土的这些玉器中能看到龙的形状,它最早可能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可能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是有物证的。”

  “红山文化与石头有啥关系?”小梁关心地问,他对自己爬过的巨石念念不望,希望在古老的文化中,得到解释。

  然后是几座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墓葬图片。

  “它们是石棚墓的源流。也就是说,史前文明的红山人,以石为载体,以石为社,举石为神,以石通神,当北方的气温突然降低时,他们开始了南迁之旅,石崇拜一直是他们向南迁移中,坚定的信仰。”

  至少在4000多年前,他们就来到了南方。

  想到这年份,我脑子里出现了一幅图片:

  商朝的司母戊鼎,它现在在国家博物馆长年展出。这个时期,历史已进化到了青铜时代,但是南下的红山人,仍然带着他们的石头。

  看来,空白岛的这块石头,比它还有年份。

  看到这块巨石的人,经历着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时,来了一群外国人。

  接下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800多年前,海外来的一艘商船行驰到这片水域,因不了解水文,在这里触礁,他们把货物搬运上岸后,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应该海水刚刚退去,没有现在的高度,所以好事者能够爬上它,并在上面画下了这幅上岸图,纪念他们的这次遇险,并把他们进行贸易的重要物资水仙种子,画了下来,这才是仙洲最早的水仙来源。所以它特别珍贵。

  说过这儿,林老不禁问小梁是如何发现上面的图案的?因为在巨石下面,根本看不到上面。

  听到这儿,小梁说:

  “原来这块巨石下面有三块石头,被海水掏空了只剩下了一块了,乖乖,太玄了。”

  估计要是他先听到林老说这块石头的来历,打死也不会往上跳了。

  然后他解释:

  他去过很多地方,石头上都有图案,比如连云港的东海摩崖石,和这块巨石非常相似,上面就有古代的图案,至今还没有破解,所以他会想到这块石头上是不是也有,好奇心使然。

  这算是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案例。

 &em,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应该海水刚刚退去,没有现在的高度,所以好事者能够爬上它,并在上面画下了这幅上岸图,纪念他们的这次遇险,并把他们进行贸易的重要物资水仙种子,画了下来,这才是仙洲最早的水仙来源。所以它特别珍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