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中垣紫微(1)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目标:紫金山天文台。

  我发出了邀请函。

  云山,王作家,我,小郑,小梁,小张,陈堂主,王律师从不同方向飞向金陵。

  除了老朱照顾父亲留守外,寻宝团队全部核心人员齐聚。

  天文台特别准备了一间百人的会议室,不仅邀请了各位天文学领域的专家,还有学生和天文爱好者,张研究员希望将这次揭谜演讲开成一堂大众科普课。

  云山代表我们一行,向天文台的各位专家表达谢意,对方也派出人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提供专业支持,并希望将来能将第二块印模原件,调到天文科普园区展出。

  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我方由王律师代表签署。

  主持人播放了五分钟介绍天文台历史的宣传片热场,让我们了解这里的历史发展。

  为了今天的演讲,张研究员特意换上出国讲学的行头:

  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胸口别着天文台标识的胸章。

  在众人热切的掌声里,张研究员情绪饱满地走上讲台,打开了电脑,投射出了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

  他解释这张图片:

  “早在1945 年,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出版了《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书中提到,‘约当 14 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 47枚当时可能是最大的火箭,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 47 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600多年前,万户的做法是百分之百送死,但他迈出了人类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伟大的一步。

  70年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坑’,纪念万户飞天。”

  图片又换了一页。

  “这是美国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风筝的注解。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仰望太空,寻找星系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说,华夏民族是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只是现在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了。”

  张研究员风趣的比喻让台下一阵欢笑。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研究中国人宇宙观的朋友们,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张研究员并没有立即揭谜,而是把思路引向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如何系统的建立。

  陈堂主第一个上台,他一抱拳,给大家问安,然后打开了他制作的演示稿。

  只有一张图片:

  五行图。

  “中国古代把天地万物归纳为五种基本的物质,即水、火、木、金、土,并认为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

  接下来他写了一个数字:72。

  “孙悟空的 72 变、梁山好汉的 72 天罡,孔子72弟子,曹操死后有72疑冢,有一款著名的茶,福鼎白茶,也是72小时日光萎凋核心工艺制作而成。其根源全部与五行相关。为什么是这个数字?”

  台下的听众也想知道72这个数字的秘密。

  “在五行观中,一年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当时一年360天被分为72候,七十二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五等分数。

  《管子·五行》篇记载了黄帝时代的实行的五行历。五行即五季,五季命名为金木水火土。一季一行,一行统领 72 天。其顺序依次是:木行 72 天,火行 7“中国古代把天地万物归纳为五种基本的物质,即水、火、木、金、土,并认为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