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无人生还(2)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是漫漫路途上的颠簸,慌张与无奈之际的随手之作:

  以盐为触媒物质,以时间为发酵长度,以故土为调料,将路途上的困乏与饥饿,混合创造出独特的一种烹饪方法,这就是客家人的‘焗’。”

  我服气着远在北京的王作家,来都不来现场,就把客家菜系中的“焗”给说明白了。

  这是开拍的第一天,陈堂主根据客家祖根的典型标识,选定了赣南客家围屋“雅溪居”,作为拍摄客家焗菜系列的地点。

  四面环山的环境中,一排方形的石结构围屋,座落在山脚下,象是守护着大山的一座城堡。

  围屋墙壁外侧,有一排方形黑色的窗户,屋子的四角建有炮楼,而窗户开得象瞭望塔的观察孔,并不为着采光的需求。

  赣南围屋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但整个建筑格局中,充满了对外界的警惕与不信任的元素。

  一进院落,是方形的天井,四周围合着三层的楼房,环形房廊用实木搭建而成,连通着每一间房屋,房间的窗门皆为透雕,体现的是中原传统的“竹苞松茂”、“桂馥兰馨”、“勤补拙,俭养廉”之类的寓意花鸟植物。

  陈堂主指着天井上方,四边的屋沿裁出一块长方形天空:

  “院中天井的功能,是接纳来自上天的雨露。”

  天井与敞开的厅堂里的祖先牌位遥相呼应。

  在厅堂大门上方,画一匾额,颜体书写的“耕读传家”四字,称为门榜,体现着家风。

  厅堂整面窗扇都是浮雕,刻着桃园三结义的三国故事。

  这是客家人的风水,风在天井的上端,水在天井的下端,一家的风水,都汇聚在天井里。

  这时,早蹲在院中女儿井边的陈厨,已把手中的肉鸡处理干净,正吊干水份,又用擀面杖,把粗海盐一点点碾碎。

  两个机位的摄制组,分镜头跟进陈厨的动作。

  现场交给小刘在把控。

  我和陈堂主在这座围屋中四处踩点。

  作为对应着北斗勺子的这座客家建筑,是否就是北极星标注的位置?

  陈堂主里里外外,用罗盘测着它的方向及周边的山形地貌。

  楼上每一层约有七八间屋子,大部分房间都重新修饰过,以往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

  就在第三层的杂物间里,在昏暗的光线下,陈堂主指着楼上的房梁说:

  “你看,这种冬瓜梁的建造样式,是明代的,支柱点象一双鱼嘴咬着大梁,梁下悬着镂空的南瓜,说明围屋最早建造的历史在明代,它不可能是最早的客家人建筑的祖根,因此可以判断,它不是我们要找的北斗星的位置。”

  陈堂主根据这间没有被改造过的房梁结构,判断出房子的建造年代,否定了它作为北极星标识的可能性。

  我在印模照片上,把这个地点画上一个圈。

  退回天井时,陈厨已将盐料擦遍鸡身进行腌渍,完成这道细致的程序后,他用荷叶将整鸡包裹。

  厨房里的大锅已升起了柴火,粗大的海盐在他的铲子下被翻起翻落地炒热,包好的鸡被放进一暗的光线下,陈堂主指着楼上的房梁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