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进福溪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很顺利就到了某县,县里特别派出了一辆金杯公务车,来接我们,省去了找路的时间,还给安排住进了县委招待所。

  看来,有春春的日子还是真有办法。

  我与王书记在会议室见面。

  他个头高挑,年青又热情,很兴奋我们的发现。

  他认为如果在这个县,找到前辈70多年前留下的宝贝,一定会对宣传该县的知名度起很大帮助作用,同时也给红色旅游增加了新的内容,他明白这里面的经济价值。

  他问我有什么要求?

  我说要找到张哲文。

  他说这个比较容易,马上给县安公局打电话指示。

  过了1个多小时,公安局长亲自来到招待所,给我们看了几十叫张哲文的人,同名的比我想象中的要少,因为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姓林或陈,张姓虽然在全国是第一大姓,在这里就不灵了。

  我拿着这十几个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一看过,摇头否定了他们。

  因为张哲文再年轻,也是80以上的人,而他们最大的才50多岁。

  福溪是一个镇,比北方的镇要大很多,它管辖十多个行政村,有三万多本地人口。加上外来的人员,超过了8万多人。

  局长说,我们手里的线索都在这里了,这里是老区,当然家家户户当年都是送郎当过红军,烈士与军属都很多,你们看是不是找民政局的同志,过来帮助你们回忆?

  也许你们找的那个张哲文是位烈士。

  我想也对,就让王书记通知民政局的同志。

  民政局一位壮实的青年,手里捧着墨绿色封皮厚厚的一本书。

  他指着书说:县里牺牲的烈士,都在里面了,有二千五百位之多。

  小郑倒吸口凉气:

  “你们这里有这么多先烈?”

  我说:好,我们就查张姓的烈士,还且还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

  这样,范围就缩小很多。

  反反复复查了将近二个多小时,书里也没有答案。

  我开始困惑:

  可能那个张哲文只是个普通的人。所以,我决定还是一个村一个村的找,地毯式搜比较好。

  王书记说:

  你们最好有个身份,如果说是找宝贝,比较容易让老百姓误会,引起不必要的解释,你们只要打听到哪一家有张哲文这个老人,就可以往下找了。

  然后,他让我们最好以北京某个研究所的老师身份,到这里来协助县委,做新农村的调查工作。

  我想这样也好,不容易引起被调查人的误会而拒绝合作。

  我说,那就麻烦书记给我们出些问题,不要太多,再给我们打印出来,当然,我们来付印费。

  小郑说,还是以他们报社的名义来做调查。老百姓看到新闻媒体,还是会讲真话。

  王书记还真给我们打印了一张纸的问题

  标题是

  《某县新农村调查》

  主办单位:某报社、县委县政府

  调查员:刘明达等

  被调查人姓名:

  被调查人父母姓名

  被调查人爷爷、外祖父姓名。

  问题1:收入满意程度

  问题2:职业满意程度

&e印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