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月到中秋(1)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中秋节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酵,才姗姗到来的假期。

  它之前是端午,之后空了三个月没有公休假,它之后的假期排起了长队:

  比如国庆,元旦,除夕,元宵,清明,五一。

  因此中秋就像一位希望归队的受伤队员,不养好伤不放回队伍中。

  这也是除夕全家团圆后的第二次合家欢,因此在民间节日的重要性,排在了春节之后。

  所以当我一一打完电话,队员们无一不放弃合家欢的高尚举动,让我感动。

  我开车去接赫本时,她坚持要带上田老师,说田老师一个人过节很孤独,和我们年青人在一起一定喜欢。

  这样,我的车里就坐满了人,赫本与田老师,老朱与小梁,而小郑的小银富车里,只有他与小桃。

  因为是去寺里,准备的也都是素食,去兰沁坊定制时,美丽的小姐姐让我勾菜谱,我看了看全是荤菜,强调着我们要的是素食。

  她肯定地说:

  没有一样荤菜,除了名字,都是素的。

  然后解释给我听,基本都是豆制品做的。

  朝阳寺在北京城的北边,一直在修着,没有对外正式开放开意思。

  原来上山的路泥泞不堪,更不用说里面的院落,用水用电都成问题。后来小郑的一个朋友明装从柏林寺下山,看中了这块清静又偏僻的地方。

  明装到后,带来了他的粉丝信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修到山上的柏油路通了。在村口,还装上了太阳能的路灯。

  为了清修,车开到半山腰,就不让进山门了,需要步行进山。

  早在门口,等着一位小师傅引路。

  路边的溪水一直在引路,山虽然不高,但都是在转折,看见了前面的寺院,但一转折,又藏到山后。

  溪水的尽头,寺院在松树丛中的半山腰挂着。高高的台阶直通云霄。

  小桃和赫本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脚刚刚踏上台阶走了几步,突然间,响起了呯呯的脚步声,声音响彻山谷。

  两个人吓得,像踩到地雷似的站着一动不动,等待我们的救援。小郑得意地说:

  “这就对了,不要动,一动,雷就会响。乖乖地站好。”

  她俩居然信以为真。

  小郑给我一个向前冲的眼神,示意我一齐上。

  他抱住了小陶,我抱住了赫本。

  我学着小郑的样子,轻迈步,轻落脚,飘渺的仙步,我俩累得气喘嘘嘘地放下美人。

  这时,落单的田老师、老朱他们也爬上来,脚步也是呯呯作响。

  赫本喊到:

  老师,要小心。

  田老师迟疑了一下,来回四周观察一番。

  “这是空心砖。”

  田老师开始科普:

  “两边的墙壁又很光滑,所以把声音反弹回了来,弄出了响声。”

  小陶明白过来,使经地扭住小郑的脖子,赫本也是脸红地看着我。

  明装等在大殿内。

  小郑老老实实地双手合一,敬诺:

  师傅阿弥陀佛。

  明装是一个削瘦的青年和尚,两眼很有神,一路将我们引进他住的禅室,在西山尽头的一座小院内。

  这里已摆好了时令水果:

  葡萄与石榴放在康熙年间的粉彩花鸟盘中,一大盘子的素月饼被切成了小块。

  现蒸的馒头还热气腾腾。我让小梁把订好的素食都摆开来。

  大家围坐在长条形的茶桌前。

  以茶代酒,一把曼生壶透出茉莉花茶的清香。

  小梁揭开壶盖,使劲地闻着茶香,然后对我说:

  “今个儿考考您老刘,这壶里的花茶是哪家窖制的”?

  我看了一眼茶叶,明白了它的来路:

  “这是马连道刘家的茶。”

  小梁不服,问:

  “这茶叶上写着刘家吗?怎么证明是刘家的?你还没有喝呢。”

  一般茉莉花茶,都用普通的茶叶与茉莉花一起窖制,用那花香味来提茶叶味,但刘家是水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