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雄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丰乐郡·翌日</p><p>雨好似下的小了一些,但天色依旧阴沉,郡守衙门书房之内,烛台灯火摇曳不定,随着一声鸡鸣在庭院外响起,苏照从垒砌的公文案牍中抬起了头,放下笔墨,虽是一夜未睡,脸上却不见丝毫疲惫之色。</p><p>桌案上,都是丰乐郡督建河堤这几日,各方汇总的一些公文。</p><p>苏照吩咐了一声,门外打着瞌睡的几个书佐,激灵一下,连忙向书房走去,恭听命令。</p><p>“将这些都呈送给各郡县,让他们提前核实、查证。”苏照淡淡吩咐着。</p><p>其实还有一份儿命令,昨夜子时,他已连夜命人送至淳于将军处。</p><p>想起徐淳昨晚送来的紧急情报,苏照眸光深深,“郑国大司马庞灌已至颖阴郡,看来郑国已经枕戈待旦了,还想刺杀孤,昊阳宗的人,还真是胆大妄为!”</p><p>却是昨夜,徐淳通过秘密的联络渠道,在丰乐郡将范泰准备刺杀苏照的事情通风报信。</p><p>目送那书佐离去,苏照转身吩咐道:“来人,打盆水。”</p><p>这时就有差役应了一声,打了一盆清水,备好毛巾等物。</p><p>苏照洗漱罢,让人准备了包子、豆浆等早点,去唤邹仪,邹仪此刻已在衙堂中恭候,闻听传唤,就向后衙而来。</p><p>“邹卿还没吃饭吧,一起坐下吃些。”苏照笑了笑,道:“前街的小笼包,听说也是丰乐郡的特色了。”</p><p>邹仪一大早就起来,急急忙忙来恭候听命,倒还真没吃饭,面色有些异样。</p><p>“你我君臣,不必拘礼,稍后我们君臣二人还要会一会丰乐郡的世家大族,两张嘴对上他们几十张,不吃饭怎么有气力与彼辈争辩。”苏照开了个玩笑。</p><p>哪怕不太好笑,但不仅是邹仪还是一旁侍奉的记事掾史,都是适时地露出笑声。</p><p>这就是权势的力量,哪怕苏照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郎,也让一些活了几十岁的积年老吏,不敢轻忽。</p><p>唯权色二色最为撩人。</p><p>邹仪落座,都不敢坐在实处,这时小吏又寻了一副碗筷。</p><p>苏照夹起几个包子,放在邹仪面前的碗里,笑道:“我们君臣边吃边谈,邹卿稍后也和孤介绍一些这些郡望世家的来历,孤也好心中有数。”</p><p>邹仪却有些局促,屁股坐在半边椅子上,拿着筷子,小口食着。</p><p>苏照笑了笑道:“不必拘束,邹卿。”</p><p>前世他看过一部电影,名叫《1942》,有一幕记忆深刻,李雪健主演的李培基,去见常凯申,因为舀了几碗汤,就被常凯申明里暗里讽刺,“他饿了几天了?”</p><p>苏照念及此处,又是宽慰道:“邹卿,只当在家吃饭就是,随意一些。”</p><p>邹仪这才稍稍自如一些。</p><p>过了一会儿,苏照问道:“八大郡望之中的武家是做什么的?”</p><p>所谓郡望,肯定是祖上三代以内,出过至少千石的公卿。</p><p>邹仪连忙放下筷子,正色道:“回君上,武家现任家主是武德本,其祖父担任过长水郡守,但其祖父致仕后,武家渐渐没落,到了武德本父亲一代,连郡中斗食之吏的差事都保不住了,直到通过承造郡兵的兵器,渐渐复起,后来丰乐郡发现了十几处铁矿,武家又走通了前任郡守的门路,开采铁矿,帮助郡兵打造兵器、铁具,这几年,渐渐跻身一流郡望之家。”</p><p>苏照皱了皱眉,道:“孤记得,盐铁不是由官衙专营吗?我苏国典制之中,似还有《盐铁律》。”</p><p>邹仪沉吟道:“君侯有所不知,先君侯在时,有感官府开矿事倍功半,开放了部分盐引和铁器作坊的营造权,《盐铁律》自此遂成具文。”</p><p>这又涉及到了一个顽疾,衙门式的企业,组织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灵活性上比之私营多有不如。</p><p>苏照默然片刻,道:“盐铁之税关乎国家财政命脉,托于私人之手,非长治久安之道。”</p><p>自古以来,政权的崩溃,往往始于财政赤字,古今中外,莫能例外。</p><p>邹仪点头称是。</p><p>苏照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究,道:“继续说其他几家。”</p><p>邹仪一一介绍着,苏照耐心听完,也不由暗暗皱眉。</p><p>盖因,这些郡望世家经营的产业,几乎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且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丰乐郡,已现尾大不掉之势。</p><p>“怪不得,周蒋二家这般大的底气。”苏照目光幽幽,讥笑一声。</p><p>但落在邹仪耳中,却是面色微变,暗道,君上已动了真怒。</p><p>用罢早饭,苏照就让邹仪前往郡守衙门待客的花厅,先行接待即将赴国典制之中,似还有《盐铁律》。”</p><p>邹仪沉吟道:“君侯有所不知,先君侯在时,有感官府开矿事倍功半,开放了部分盐引和铁器作坊的营造权,《盐铁律》自此遂成具文。”</p><p>这又涉及到了一个顽疾,衙门式的企业,组织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灵活性上比之私营多有不如。</p><p>苏照默然片刻,道:“盐铁之税关乎国家财政命脉,托于私人之手,非长治久安之道。”</p><p>自古以来,政权的崩溃,往往始于财政赤字,古今中外,莫能例外。</p><p>邹仪点头称是。</p><p>苏照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究,道:“继续说其他几家。”</p><p>邹仪一一介绍着,苏照耐心听完,也不由暗暗皱眉。</p><p>盖因,这些郡望世家经营的产业,几乎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且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丰乐郡,已现尾大不掉之势。</p><p>“怪不得,周蒋二家这般大的底气。”苏照目光幽幽,讥笑一声。</p><p>但落在邹仪耳中,却是面色微变,暗道,君上已动了真怒。</p><p>用罢早饭,苏照就让邹仪前往郡守衙门待客的花厅,先行接待即将赴会的郡望世家。</p><p>邹仪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就有一些家主前来。</p><p>相比邹仪拜访之时,频繁吃着闭门羹,此刻一国之君亲自召见,除却刻意不知会的周、蒋二家,几乎各家家主都是前来。</p><p>整个花厅,济济一堂,人头攒动。</p><p>有一些小家主,就是交头接耳,但多少还顾及着上首的邹仪,只是小声寒暄着。</p><p>“君上到!”</p><p>随着小吏的声音高声响起,苏照此后衙举布走出,此刻少年贵人换了一身玄色王侯冕服,气度凝然,面容英武,端坐在椅子,神色淡漠地逡巡过众人。</p><p>“我等见过君侯。”</p><p>丰乐郡的郡望、世家家主齐齐起身,行礼。</p><p>“诸位免礼就座。”苏照淡淡说道。</p><p>众人三三两两落座。</p><p>苏照道:“孤此刻巡视丰乐郡的原因,邹卿应该和诸位透露了,想必诸位已经有所了解,旬月暴雨,已有成灾之势,孤却是不得不来。”</p><p>这时,一个着长衫、山羊胡的老者,道:“听闻君上体察民情,忧切洪河堤防,我等丰乐郡士民无不铭感五内,感激涕零。”</p><p>其他人也是附和着,说着恭维话。</p><p>苏照道:“不知这位长者如何称呼?”</p><p>那老者倒是不属丰乐八大郡望之一,而是次一些的世家家主,闻听垂询,苍声道:“回君侯,小老儿吴襄,先父在时,曾担任过阳平县令。”</p><p>苏照点了点头,道:“那老先生也是世居丰乐郡了。”</p><p>“君上明鉴。”那老者点了点头,应道。</p><p>花厅中的其他家主,都是诧异地看着苏照,猜测这位少年君侯的意图。</p><p>苏照道:“既是世居丰乐郡,应知洪河堤堰安危之重,关乎一郡数十万黎民,而今暴雨成灾,洪河之堤有溃堤之患,孤欲整修、加固河堤,但眼下无论是民夫、还是匠人,都多有不足……孤整修、加固河堤,所造福者,非止普通百姓,诸位世居丰乐郡,若洪河泛滥,家业、田产也要遭受损失,现在郡兵、民夫都在堤上劳作,日耗粮秣、酒肉不知凡凡,诸位安坐后方,于心何忍?昨日,孤让邹卿向尔等申明大义,却不想一二贼子,深辜国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