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孙刘和议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表没有立刻同意,单独询问刘备意见。刘备笑道:“明公,还记得我刚才说的话吗?如果琦公子前往江夏,必能够与江东和解。再者,明公想保全琦公子,外放是最好的选择。留着琦公子在襄阳,难道是要传位给他?如果不传位给他,百年之后,琦公子如何自保?”刘表欣然点头道:“我知道了,多谢玄德指点。还有一件事,我身边缺少抗曹的谋臣,玄德不如领兵驻守樊城,也好经常帮我参谋。樊城与襄阳一水之隔,又是护卫襄阳的重镇,地位仅次于襄阳,望玄德不要推辞!”刘备欣然领命。

  不久刘表任命刘琦为江夏太守,任命黄射为章陵太守,任命蒯越为治中从事,地位次于别驾。同时撤回了所有进攻江东的兵马,授予刘琦一万兵马,命他前往夏口与江东谈判。刘琦一边紧急率兵前往,一边派人先行通知江东。为了促成和谈成功,刘琦拉上了诸葛亮,诸葛亮只好扮作侍从前往。

  孙权正在夏口,原本打算派兵驻扎夏口,自己领兵先回吴郡,听闻荆州派人来和谈,忙召来前部大督周瑜和参军鲁肃二人。鲁肃劝谏道:“主公,咱们夺取了江夏,射杀了黄祖,已经与荆州结怨太深,这个时候应该见好就收,促成孙刘和解,为将来的孙刘联盟打下基础。主公请想,曹操正操练水军,将来必定南攻。无论是水陆齐下攻荆州,还是跨江而下攻我江东,咱们两家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抵挡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到那时,唯有孙刘联盟才能抗衡曹操。”

  孙权欣然点头,又询问周瑜。周瑜笑道:“刘琦既然说只归还江北,咱们完全可以答应一半,先把江南的沙羡、鄂县、下雉等地攥在手里,再把江北的西陵、邾县、蕲春攥在手里,这样咱们随时可以封锁长江。即便曹操占据了荆州,咱们也可凭借江夏地势与他周旋。”孙权大笑道:“好,既然你们都赞成,那就请刘琦公子前来商谈。”

  不久刘琦命人驻军城外,自己领着诸葛亮亲自入城谈判。孙权没有亲自接见,却派周瑜与鲁肃一同见刘琦。周瑜先行拜见:“周瑜见过刘公子,刘公子请上座。”刘琦也礼貌道:“不知道周将军现在是什么官职,如何称呼?”周瑜淡然一笑,“这些都是虚名,称呼周将军就行了,这位是鲁参军。既然刘公子是来和议的,咱们不妨直奔主题,如何?”刘琦欣然点头。

  周瑜命人取来江夏地图,铺在案几上,手指西陵、蕲春、沙羡等六县道:“这六县归我江东,至于江北夏口等地,可以归还荆州。如果刘公子肯愿意,两家和议立刻便能达成。”刘琦眉头紧皱,回头瞅着诸葛亮,诸葛亮轻轻摇头。刘琦愤慨道:“江南沙羡、鄂县和下雉已经答应交给你们江东,江北西陵、邾县和蕲春绝不能也给你们,这是底线。”周瑜冷笑道:“那是没得商量了?本来六县就在我江东手里,刘公子如果不愿意,我们只好战场上见!”

  诸葛亮忙笑道:“将军何必生气?我们要回这三县不光是为了荆州,也是为了江东。如果不拿回这三县,恐怕荆州内部文臣武将都不会同意,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回这三县,可以构筑防御,抵御北面曹操的进攻,为江东分担防御的压力。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还望将军三思!”周瑜暗惊,望着诸葛亮道:“这位是……”刘琦笑道:“我的侍从。”周瑜虎目凝视,“先生贵姓?”诸葛亮只好如实道:“南阳诸葛亮!”周瑜、鲁肃齐齐一惊。

  周瑜忙命人拜茶,拍着额头道:“失敬失敬了,你瞧我这眼神!早就听说先生大名,你在荆州南阳可是家喻户晓的大才。百闻不如一见,倒让我和子敬开了眼界。既然孔明开了金口,那好,我也不妨直说,孔明啊,不是我不想给你西陵三县,是我们必须占着这三县。为什么呢?理由与孔明说的一样,我们必须占着这三县为荆州分担防务压力。你想啊,曹操如果进军,必然大军扑向南阳,接着下襄阳。到时候你们必然把防御重点放在襄阳,如果这时候曹军趁机攻江夏,你们根本抽不出兵力两线作战。而我们就不同,我们在西陵三县驻军,可以帮你们协防,分担压力。”

  鲁肃轻咳一声,两边劝道:“如今大敌当前,大家应该携手应对,不能再鹬蚌相争,反倒让渔翁得利。我们同意归还夏口,让出长江以北,这已经是极限了。从古至今,你们可曾听说过到嘴的肉还有吐出来的道理?孔明啊,你我都是深谋远虑的人,咱们抛开这六县不谈,放眼荆州,你觉得如果曹操挥军南下,荆州会丢掉几郡?那时山河俱碎,满目疮痍,你们不是仍然需要我江东出手相助?既然早晚要我们相助,不如这三县权当是报酬,如何?”

  诸葛亮大笑,欣然点头。刘琦只好同意,派人呈报刘表。刘表接到奏报,顿时大怒。众文臣武将多主张与江东血战到底,刘备趁机道:“明公,事有主次,当前荆州的大敌是曹操,不是江东。如果舍弃曹操,与江东鏖战江夏郡,这是自取灭亡。如果能与江东和解,曹操必然不敢窥伺荆州。望明公三思!”刘表左思右想,只好同意。

  周瑜也早呈报孙权,孙权自然毫无异议。于是孙刘分割江夏郡,江东军队撤出夏口,刘琦率军进驻夏口。孙权派周瑜驻守豫章郡鄱阳,自己率军返回了吴郡。刘琦也率军驻守夏口,命人护送诸葛亮返回襄阳。

  刘备从新野迁往樊城,百姓纷纷啜泣,不忍刘备离开,后随刘备前往樊城,约十万多人。刘备感慨不已,众人也纷纷佩服刘备仁政爱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