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董卓乱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吕布大喜,“我该怎么做才能报效陛下?”李儒招招手,附耳低语一番,吕布顿时面色大变,结巴道:“这……执金吾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这么做恐怕不合适吧?”

  “主薄错了,你的功劳都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赐的。再说你为陛下诛贼,陛下不会亏待你,前将军更不会亏待你。前将军说了,只要你肯效忠朝廷,他立即认你为义子,与你同富贵。主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机会,一旦错过了,可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万丈深渊,你想清楚了。”

  吕布一咬牙,当即答应。第二日提着丁原头前往归顺董卓,董卓大喜,立刻认他为义子,上书封他做了骑都尉。

  董卓趁机吞并了丁原部队,势力滔天,京师再也无人可以与他抗衡。不久朝廷拜董卓为司空,位列三公。区区司空,董卓并不满足,于是再次召来了李儒。

  “先生,你说说大汉数百年来,什么原因导致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不断?”

  李儒稍稍沉思,幽幽道:“禀董公,当属宦官和外戚的斗争。由于皇帝继位年纪较小,往往由太后摄政,外戚辅政。有的外戚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谋权篡位。而小皇帝长大后,又不甘心当傀儡,便培植宦官势力铲除外戚势力。一旦外戚倒下,宦官趁机做大,便开始结党营私,荼毒天下,弄得民怨沸腾,内患不绝。”

  董卓再问:“那本朝呢?”

  “本朝外戚被宦官诛杀,宦官被士大夫诛杀,宦官和外戚两股势力已经先后消亡,正是百废待兴的大好时机!”

  董卓龇牙诡笑,“不,外戚还没有消亡,太后还在,何家还没有倒!”

  李儒大惊,疾问董卓意思,董卓却大笑不语。李儒急切道:“董公,你如果不信我,李儒就此告辞!”

  董卓急忙拉住李儒,和盘托出:“不瞒先生,本司空想将外戚势力连根拔起!”

  “怎么连根拔起?”

  “嘿嘿,”董卓一阵邪笑,“废了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李儒大惊失色,愣了许久没敢接话。董卓询问李儒意见,李儒后退一步,拱手一拜道:“董公,这个时候废立皇帝会掀起轩然大波。朝廷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元气大伤,各地人心不稳,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应该休养生息,先稳住局面。等将军手握大权,拥兵十万,天下俯首称臣,再谈废立不迟!”

  “不,本司空已经近五十了,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再说,先生不要忘了,当初我挥军逼向洛阳,迫使太后罢免宦官,已经与太后结下梁子。这次我弟弟董旻又参与杀害了太后的弟弟何苗,这梁子更大了。如果将来陛下掌权,他必会灭我三族!”

  李儒苦劝:“董公,废立帝王是大事,不能仓促。即便你想废,也该等你大权在握再说。如果强行废立,只会引起朝局动荡,给那些观望朝局的人一个理由讨伐你。到时候内忧外患,大汉必会分裂!”

  董卓执意废立少帝,李儒拂袖而去,假装有病,不肯再见董卓。

  不久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少帝的事,袁绍坚决不同意,董卓大怒:“小子,本司空手握朝廷大权,一声令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的刀不锋利了吗?”袁绍反唇相讥:“董公以为天下只有你的刀锋利吗?”随后弃官逃亡。

  八月三十日,董卓又在朝会上提出废立皇帝的事,并且自比为曾废帝的大将军霍光,威胁文武百官谁敢反对就立刻诛杀。百官吓得屁都不敢放,唯独尚书卢植拍案而起,厉声反对:“陛下没有德行败坏,任何人无权废立!擅自废立者,便是以下犯上,是逆臣贼子!逆臣贼子,人人都可诛杀!”

  董卓气得跳脚,只好退朝。他越想越气,本想诛杀卢植,但蔡邕等人纷纷为卢植求情,说卢植是海内大儒,杀了卢植会伤了天下士人的心,董卓这才作罢。但他睚眦必报,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卢植?当即上书,罢免了卢植。后来卢植以重病为由逃出洛阳,董卓还曾派人暗杀,只不过卢植早半路改道,躲过一劫。

  第二日在崇德前殿,董卓正式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史称献帝。献帝在董卓授意下废何太后,迁入永安宫。

  听说何太后貌美如花,董卓亲自前往永安宫,当时太后正哭得梨花带雨,抬眼见董卓正色眯眯地盯着自己,顿时又气又怒,指着董卓怒骂:“董贼,你要干什么?”董卓大笑,背着手仔细打量着她,咂舌道:“真是可惜啊,年纪轻轻就独守空房,想必十分凄苦。我董卓乐善好施,特来帮你脱离苦难。”董卓拍拍手,一个小太监端上来一杯酒,身后还跟着两个身材高大的太监。何太后吓得面无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