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矛盾┃天下有什么东西,能比得过人?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毕珲道:“我来说罢。”

  毕珲出身自铸冶世家,其祖上乃是永嘉之乱前中原有名的工匠,他朝两人解释道:“伏牛山采铜之地,其所在位置,乃是地脉的一处转捩点。金铁之胚,较寻常矿物要更为坚硬,但说到以此铸成的刀剑,是否带有特殊效果,则并无其他的证明。”

  “换句话说,”郑纶补充道,“是不是首山之铜所铸,我们一致觉得,对最终神兵成型后的力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陈星:“!!!”

  谢安认真道:“从武神提出这一点后,我们便在建康做过许多次尝试,当今陛下宫中所收藏的传国之鼎,就是首山之铜,底下还有古时轩辕氏的印。”

  陈星难以置信道:“你们就这样,把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古鼎,拿来熔了?!”

  谢安理直气壮道:“师弟,这话就不对了,天下有什么东西,能比得过人?蚩尤若复生,多少百姓要丢掉性命?”

  冯千钧道:“国中无鼎,心中有鼎,是不是?陛下也同意,传承不靠这些。”

  陈星一想也是,永嘉之乱依然历历在目,中原沦陷那天酿成了自汉人建国以来最大的惨案,却也教会了他们一件事——再珍贵的书琴字画、传承再久再辉煌的国之重器,在战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精神传承在人的身上,而非单靠一方传国玉玺。

  “当然我们只锯下来一个脚,”郑纶说,“铸了几件匕首,还不如大冶的铁矿来得合手。”

  陈星问:“那脚多重?”

  项述不耐烦道:“别再讨论那脚了,结论。”

  谢安最后说:“总之,根据古籍上所言,以及对武神所用不动如山的观察,此剑纯拿来劈砍,并无太大效果,咱们换别的矿再铸一件也未尝不可行,最重要的,乃是上面所附着的六种光,以及不动明王加诸之上的九字真言铭文。”

  陈星听到这话时,便知他们确实是懂的,说不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钻研,比自己还更熟悉神兵与法宝的原理,于是点了点头。

  “不错,”陈星说,“‘器’只是承载‘道’的有形之物。所有的器都是为了方便承受法术、容纳力量而制。”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郑纶起身说,“如何找来六种世间之光,重现铸冶的这个过程。我们讨论了几次,最大的条件限制,在于‘熔炉’本身,即熔铸这六种光芒到‘器’中去,有特别的条件限制。”

  说着,郑纶来到一个架子前,谢安亦跟着起身,两名驱魔师施展法术,打开了书架背后的暗格,陈星探头张望,觉得这场面实在太不真实了。一直以来,他总觉得凡人会法术是很难接受的事,结果现在这群家伙居然轻车熟路,比自己还要掌控自如。

  项述看了眼陈星,双目明亮,眼中之意一目了然:你看?大家都在为你想办法。

  陈星一笑,郑纶又拿来一个小小的吊坠。

  “这叫净光琉璃,”郑纶将它捧着,放在陈星面前,说,“传说是燧人氏留下的法宝,不过我们对它的来历存疑。”

  陈星:“???”

  “你演示一下。”谢安提醒道。

  郑纶拈着它,朝房中一晃,书房里顿时暗淡下来,天光被一下全部收走,吊坠随之亮了起来。

  “收光。”项述喃喃道。

  郑纶点头,将它递给项述,项述看了眼便交给陈星,说:“既是如此,便可收回需要的光照。”

  毕珲说:“当然,没有它也不打紧,只要在铸冶之地集齐六种光照,其中电闪、烈火与骨磷易得,日、月、星辰之光有点难同时出现,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在这之前,咱们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如何锻冶,但根据你们梦境中的景象,找到熔炉,一切就好办了。”

  这么说来,重铸不动如山,已变成了可能。项述又低头看了眼手上的符文,陈星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道:“你在担心符文要如何分离的事吗?”

  项述点了点头,陈星道:“我猜在铸冶的时候,符文说不定会自动分离。”

  项述又道:“大不了把手砍下来扔进去就是了。”

  众人当即色变,忙道万万不可,陈星闻言知道他在开玩笑,既然有了对策,余下之事,便变得简单许多。

  “既是如此,”谢安说,“我这就派人前往若尔盖,寻找万妖殿的下落,找到以后,咱们再择日一同前往。”

  项述点了点头,显然也是去了心头大患,由此轻松许多,再看冯千钧,冯千钧松了松手指,说:“既然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轮到我了罢?这几日里有太多事情要做,依我所言,既然已等了足足一年,也不着急了,打点小酒,大伙儿好好叙叙旧,再慢慢地说,如何?”

  众人于是点头,陈星与项述回到建康,还未休息片刻,当即起身,余人各自散了。

  谢安早已在复建的驱魔司中为两人安,咱们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如何锻冶,但根据你们梦境中的景象,找到熔炉,一切就好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