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史从云一张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来到夏初四月。</p><p>史从云出钱在城北城墙外建起另外两间作坊,加上从周边招募的三十名铁匠,开始忙碌起来。</p><p>不过他心里有数,三五百斤火药是决定不了什么的,这次目的只是实验,想看看火药能起多大作用,以及火药在实战中的应用。</p><p>想要赢下战争,还是得靠众多的禁军将士,还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p><p>武平、南平也不可小视,他心里其实依旧紧张,两地虽说并不大,拢共只有十二州,和之前他打下的江北十四州差不多大。</p><p>武平、南平肯定是拿不出南唐那样十多万大军,众多水军,充足的补给,源源不断的兵源。</p><p>整个南唐,至少有二十万部队,多数被他打垮在淮南。</p><p>而南平、武平,并不像当初的淮南,是一个完整,庞大的国家,两地加起来保守估计三到五万军队。</p><p>不过也不可小觑,三五万人绝对不少了,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阿猫阿狗。</p><p>四月初三夜,史从云正准备洗洗周宪睡了,宫里来了宦官,请他进宫去。</p><p>史从云不敢耽搁,直接去了文德殿,发现王朴正在那和官家说着什么,旁边的宦官小声告诉他,王朴从下午求面圣,之后就一直和官家谈到现在了。</p><p>史从云见官家还在和王朴说话,也没理会他的意思,就和旁边的魏仁浦和李谷聊了一会儿,李谷说话简洁明了,很快就让史从云知道是怎么回事。</p><p>原来因南平和武平的恭顺态度,官家迟迟没有下攻打南平和武平的决心。</p><p>王朴性子急,好几次跑去找李谷,希望他支持劝说官家下定决心,因为南平武平非除不可,有了这两地方,才能对南方各国用兵。</p><p>李谷一开始并不想出头,但耐不住王朴再三请求,王朴性子急,喜欢和人争辩,整个朝堂中朋友不多,李谷算一个,史从云算一个。</p><p>最后李谷没办法,只得陪他入宫,说服官家,正好遇到前来汇报枢密院事情的魏仁浦,之后官家又下令让人去找他来,因为他是准备负责伐南平、武平的大将。</p><p>史从云有些受宠若惊,以往打蜀国,打淮南,都是朝廷高层早已经决策好的,他们这些将领只需要听命出发,打赢战争即可。</p><p>如今遇到大事,官家已经第一时间叫他前来商议了,这说明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已经进入大周的最高决策层了。</p><p>“官家,南平、武平之地不可不取,没有这些地方平不了南方,此地四面通达,是天下路口,没有荆南平不了南方,南方不平,我大周就有后顾之忧,就不能放手荡平南方.......”那边王朴还在说。</p><p>王朴的战略思想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先整合南方,壮大国家,等待时机成熟,再对北方发难,与辽国一决雌雄。</p><p>郭荣最后没有继续执行这种战略,可能也与王朴提前离世,没有人在身边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大战略有关系。</p><p>基于这种战略设想,南平武平是必须拿下的,这两地方加起来大概就是三国时的荆州,无论是向东攻略江南,还是向南收复广东、广西,亦或是向西进攻蜀地,都能从这里出兵。</p><p>所以三国鼎立的时候,魏蜀吴都在这边地方打得不可开交,荆州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一片,孙权占一片,刘备占一片,三家在此拉锯对峙,上演很多权力角逐,明争暗斗。</p><p>而最先彻底丢掉荆州领土的蜀国也最先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足见这地方的重要。</p><p>所以王朴才会反复强调。</p><p>不过史从云觉得王朴厉害归厉害,有战略眼光归有战略眼光,还是太耿直了,不明白人的心思。</p><p>像他这样的老油条早就看出来了,官家为什么没松口?是因为官家不明白这两地方的重要吗?</p><p>肯定不是,官家也不是傻子,而且王朴已经说得很明白了。</p><p>官家难以下定决心是因为面子上的问题,武平和南平两个王实在太恭顺,对大周恭恭敬敬,尽孝道十分卖力,特别是史从云夺了淮南之后,那更是恭敬得就差把捧着官家叫爹了。</p><p>而且两国都送来大量的进贡品,恨不能把自己家底掏空。</p><p>这样东、广西,亦或是向西进攻蜀地,都能从这里出兵。</p><p>所以三国鼎立的时候,魏蜀吴都在这边地方打得不可开交,荆州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一片,孙权占一片,刘备占一片,三家在此拉锯对峙,上演很多权力角逐,明争暗斗。</p><p>而最先彻底丢掉荆州领土的蜀国也最先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足见这地方的重要。</p><p>所以王朴才会反复强调。</p><p>不过史从云觉得王朴厉害归厉害,有战略眼光归有战略眼光,还是太耿直了,不明白人的心思。</p><p>像他这样的老油条早就看出来了,官家为什么没松口?是因为官家不明白这两地方的重要吗?</p><p>肯定不是,官家也不是傻子,而且王朴已经说得很明白了。</p><p>官家难以下定决心是因为面子上的问题,武平和南平两个王实在太恭顺,对大周恭恭敬敬,尽孝道十分卖力,特别是史从云夺了淮南之后,那更是恭敬得就差把捧着官家叫爹了。</p><p>而且两国都送来大量的进贡品,恨不能把自己家底掏空。</p><p>这样一来官家有两个困境,一个是道德上的困境,毕竟人家那么孝顺呢,出兵去打不好。</p><p>二是利益的权衡,如果放着两个唯命是从的土皇帝,或许也是好事,每年还能收大量保护费,如果出兵去打,出兵未必一帆风顺,粮草辎重花费说不定还赚不回来。</p><p>所以官家犹豫的是这些,而不是这两地方重要不重要的问题。</p><p>又听王朴说了一会,官家皱眉,抬手示意他不再说,便看向史从云。“史爱卿到了,你给朕说说你的看法,如果意见和王朴一个意思,就不用开口了,朕已经明白。”</p><p>史从云上前,拱手道:“官家圣明,关于这两个地方,臣想到了历史上的事情。”</p><p>众人纷纷看向他,官家也好奇看过来,“你说说看。”</p><p>“当初秦灭六国,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赵国,长时期和赵国作战,到后来时机差不多,始皇帝想一统六国,他最想灭的是与秦国打得时间最长的赵国。</p><p>但在赵国面前还有韩国,到底要不要先灭了韩国就成了大问题。</p><p>也成了李斯和韩非之争的关键。”史从云临时想到这个典故,便开始说起来。</p><p>他这样一说,果然官家都被他吸引了注意力,以故事说道理,是人民教师的基本技能了。</p><p>“韩非与李斯是同学,韩非本是韩国公子,所以他说秦国不能先灭韩国,理由有三。</p><p>其一,韩国一直对秦国恭恭敬敬,秦国出兵韩国就跟着出兵,胜利了好处归秦国,天下的怨恨都归韩国,韩国就是秦国的忠实走狗,不能灭。</p><p>其二,赵国才是秦国的主要对手,秦王若想一统四海,就要分清主次,利用韩国灭赵,而不是先灭了韩国削弱自己的力量。</p><p>其三,天下人都看着呢,若韩国对秦国忠心耿耿反而被秦国先灭了,天下人都会觉得秦国不讲信义,就会抵制秦国,对秦国不利。”</p><p>史从云说完,大殿中饱读诗书的李谷已经明白这个故事的后续,不过他没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