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一当百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初到这个世界时史从云曾想过他会不会有金手指,然后一骑当千,叱咤风云,无人可挡......</p><p>可惜没有......</p><p>现实很残酷,特别是跟随军中将士们训练之后。</p><p>他发现别说是年纪轻轻的他,就算王仲这样的军中好手,同时面对两个军汉就会很吃力,若对方有三人,那几乎只能跑。</p><p>也不像他想的各种威风八面的招数,会得越多越厉害。</p><p>为此他还被史彦超大骂过,说他脑子糊涂,战场厮杀拢共就那几下,讲究贵精不贵多,搞些花里胡哨的是在找死。</p><p>人类天生就有缺陷,目光只能看前方一百二十度左右视角,难以顾忌身后和身侧。</p><p>而持刀手的另一侧又更弱,一旦一对多,几乎就是死局。</p><p>人脑后是不长眼的,除非对方很讲武德,不偷袭不饶后,都排好队一一跟你正面打,显然战场上是不可能的。</p><p>战场打的就是以多打少,打的就是侧击绕后。</p><p>所以史从云以一当百的梦想破灭了,别说当百,当三个四个他也完全没有胜算。</p><p>真正能依仗的只有勇气。</p><p>邵季跟他说过,只要你够狠,别人就会怕。</p><p>而此时,在狭窄桥头,短兵相接瞬间,狭路相逢勇者胜成了唯一的真理。</p><p>史从云不是勇者,他是被迫勇者的.......</p><p>不过,他也忽略一个事实,世上多数人都不是勇者,他不是,北汉兵更不是。</p><p>他虽胆寒,可还是被裹挟着往前冲,而北汉兵没人被迫,战马冲过桥头瞬间,前方不是严阵以待的北汉士兵,也非森寒的长矛林,而是一群惊恐四处逃散的溃兵。</p><p>桥头北汉兵顶不住压力,畏战逃亡了。</p><p>还没反应过来,史从云感觉手中长矛一震,身体被狠狠推了一下,超过一丈的长长木杆被轻易折断,前方身着轻甲的步兵一声惨叫,扑飞出去,横飞的血肉瞬间消失在他的视野之中。</p><p>耳边纷乱嘈杂的声音随即一股脑灌入脑子里,风声呼啸,巨大的力道差点将他推下马背,史从云连忙拉住缰绳才稳住身体。</p><p>战马还在前进,他急忙丢了手中杆子,拔出横刀,还没来得及动作,又听到一声惨叫和骨骼断裂的脆响,有人被他的战马踩踏了……</p><p>左右王仲和邵季怒吼冲杀,瞬间已经超过他,众多骑兵擦肩而过带着血腥的风一股脑灌入他的肺里,随后冲向北汉溃兵,血腥厮杀在村口展开。</p><p>接着后方大部纷纷趁势渡河,史从云取下面甲,视线清晰起来。</p><p>能清楚看到侧后大队人马卷起满天尘土已经冲过桥头,桥头北汉兵基本没怎么抵抗一直被追杀。</p><p>周军袭击突然,还都是骑兵,桥头毫无准备的北汉兵被打得措手不及。</p><p>前方邵季、王仲等人带领的数十骑已经杀红眼,直接追着北汉兵冲进村里,很快看不到人。</p><p>脑子清醒过来后史从云连忙勒马停住,让传令兵将他们召回,村里有多少敌人还不清楚,贸然深入说不定会吃亏。</p><p>最要紧的是守住桥头!</p><p>随后他叫住后面过桥的轻骑,让他们死守桥头,不得追击。</p><p>不一会儿,王仲、邵季等人接令退回,许多人全身甲胄染红,马背上还挂着脑袋。</p><p>史从云看了感觉不太好,又觉得这种记功的方式不好,后来就有记载,将士因为以敌首级计功,结果打着打着跑去割敌人脑袋了,非常影响作战。而且脑袋又沉又不方便携带,多麻烦。</p><p>像后来蒙古人的割耳朵记功多好,总比脑袋方便。</p><p>史从云随即询问,“村里什么情况,多少敌兵?”</p><p>邵季回答简略:“贼兵在村正中井边已经下营,三百只多不少。”</p><p>史从云想了想,他让王仲带轻骑靠近,盯着北汉人动向,但不许交战,情况不对就退回来。</p><p>派邵季带领轻重骑兵各一百,总共二百人,从村子南面树林向北绕,迂回堵住敌兵退路。</p><p>至于最安全任务史从云留给了自己,那就是带剩下的人守住桥头,待后续大军过河。</p><p>因为前锋两千余都是骑兵,后续支援很快,向训率领的援军在他们夺桥成功时已经跟进,很快渡过桥头。</p><p>半个小时后,河岸边已经集结上千周军,史从云便下令展开阵列,向村子正中搜索前进。</p><p>这次他学聪明了,再不敢乱冲,而是乖乖在数名亲兵护卫之下,与向训位居中军,指挥前军都头带兵进攻。</p><p>不因为以敌首级计功,结果打着打着跑去割敌人脑袋了,非常影响作战。而且脑袋又沉又不方便携带,多麻烦。</p><p>像后来蒙古人的割耳朵记功多好,总比脑袋方便。</p><p>史从云随即询问,“村里什么情况,多少敌兵?”</p><p>邵季回答简略:“贼兵在村正中井边已经下营,三百只多不少。”</p><p>史从云想了想,他让王仲带轻骑靠近,盯着北汉人动向,但不许交战,情况不对就退回来。</p><p>派邵季带领轻重骑兵各一百,总共二百人,从村子南面树林向北绕,迂回堵住敌兵退路。</p><p>至于最安全任务史从云留给了自己,那就是带剩下的人守住桥头,待后续大军过河。</p><p>因为前锋两千余都是骑兵,后续支援很快,向训率领的援军在他们夺桥成功时已经跟进,很快渡过桥头。</p><p>半个小时后,河岸边已经集结上千周军,史从云便下令展开阵列,向村子正中搜索前进。</p><p>这次他学聪明了,再不敢乱冲,而是乖乖在数名亲兵护卫之下,与向训位居中军,指挥前军都头带兵进攻。</p><p>不一会儿前方传来喊杀声,不过持续时间很短。</p><p>派出去的斥候也纷纷回报,他们只看到少量北汉军,敌军要么躲起来了,藏在民舍中设伏,要么逃了。</p><p>史从云看向向训,他从没这种经验,哪知道如何临场判断,这种时候当然要问人:“向特使,接下来如何是好?”</p><p>向训诧异,大概没想到他会突然发问,于是道:“依某之见可北汉兵应该是逃了,可令全军追击。”</p><p>史从云点头,随后下令全军出击,追杀村里的北汉兵。</p><p>顿时,马蹄声响,战马嘶鸣,周军士兵顺着村子由南往北追击北汉兵。</p><p>史从云一直跟在大部后方,没有冒进。</p><p>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前方战报传回,北汉军果然是向北溃逃,中途被邵季率领的轻重骑兵从侧面截杀,又被后方追兵赶上,在泽州城东北官道上大败,斩首一百五十余,俘获二百七十人,还有数十骑往北面逃走。</p><p>至此完全可以推断出,北汉兵只是前锋,大约一营人马,没有后续。</p><p>史从云松口气,连忙策马穿过村子的破落茅草屋舍往北面赶,终于在泽州城正门外一里左右大道边上赶上大部。</p><p>战场还弥漫血腥味,宽阔官道路中沙石都被染红,无头尸体在路边堆成一座小山。</p><p>道路另一边的,众多卸甲缴械的北汉士兵蹲在地上,被周军团团围住看守。</p><p>见他到来,将士们纷纷让开路,史从云首先问自己这边的伤亡,王仲告诉他受伤的有四十七人,十七人战死。</p><p>“这次的北汉兵不是具甲精锐,好打。”邵季牵马过来,面露喜色,这是场小捷。</p><p>将士面露喜色,可十七人战死依旧令史从云肉疼。</p><p>这只是场中小型小的遭遇战,到黄昏局势完全定下。</p><p>太阳已经西斜,他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不知不觉已经打了一天。</p><p>史从云放松下来才发现全身依旧湿透,一身甲胄沉重不已。</p><p>这首战可谓来得匆匆,打得很懵。</p><p>北汉兵先被众多骑兵冲锋吓得溃逃不敢守桥,要是这伙北汉兵是硬骨头,敢和他一换一,他在桥头说不定就光荣了,如今想想还后怕。</p><p>用背接他枪的北汉兵肯定被他杀了,是第一滴血。&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