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船务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岌很理解这些武将们捞取战功博一个封妻萌子的功名的心思,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请命。

  目前的大唐对契丹,并没有占多大的上风,一场大战下来,必然会是损失惨重。

  虽然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他还是不愿看到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去送死,因为不值得。

  至少现在的牺牲有些过大,不值得。

  目前大唐已经达到安定北方边境的目的,还控制着燕云的屏障,并非一定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覆灭契丹国。

  天长日久,此长彼消,未来能够更轻松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比于军队,实际上商队要走在了他们的前面。大唐军队现在还没有踏足的漠北草原,已经成为他们每年夏天驼队都会光顾的地区,契丹人的地盘,也是不禁商队的,甚至连遥远的逻些(拉萨)城,也成为他们冒险的去处。

  道路越远,其中的利润就越大。

  对于金钱的执着追求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

  这些商人们实际上比军队更具有冒险精神。

  现在,李岌却给他们指了一条新的方向:去大海上吧,高丽、琉球、交趾、占城、吕宋,在遥远的大海上,有无数的财富等待人们去发掘和探索。在繁华的大唐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大片的堆满财富蛮荒之地。

  问题是大唐人本身还是带着农耕民族对于海洋的恐惧,除了与南方和高丽、新罗之间的贸易慢慢恢复了些许海上贸易,海洋上的探险和贸易根本就没有什么进展。

  看样子海洋的开拓还是需要军队来开路。

  在交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北方获得的土地获得的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如果缺少中原的物资支持,大唐人在那样严酷的而恶劣的环境里是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和生存下去的。所以,朝廷在久议不决的情况下,暂时停止了向漠北草原开拓的动议。

  至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那里的气候条件实际上更加适合农耕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些地方稻米一年能够成熟三季,就是称其为天堂也不为过。

  但往南方发展,海洋就是第一道需要迈过去的阻碍。

  李岌在御书房里和几位重臣在讨论把造船监升格为船政局,并设立船政大臣这一职务时,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陛下的意思,这大力发展水师,并不是为了针对南方,而是要开拓海洋?”已经鬃发有些斑白的元行钦睁大了眼睛。

  李岌点头道:“这是自然,这平定南方从陆上就能办到的事情,朕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就建船厂,又是组建水师你当是做什么?听说在泉州和兴平府(广州),那里从大食和波斯来的海商多如牛毛,这些人能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能过去?这南洋一带海岛多不胜数,土地肥沃,遮天蔽日的原始雨林密布,到时候什么样的木料弄不来,省得现在造艘大船,连整根的龙骨都凑不出来。”

  卢琰听了后两眼放光:“如果那些地方果真如陛下所说,遍地沃土,微臣愿为陛下前方,负责迁民屯田!”

  李岌听了后笑道:“这倒不用太过着急,还得等水师编练完成之后再说。”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