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周复国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烽火戏诸侯”这只是个历史传说,后来被《史记》所引用。《吕氏春秋》里也有相关故事的记载,只是里面并不是点烽火,而换做了击鼓。

  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事是否真的存在,历来都有人提出异议。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质疑:“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对“烽火戏诸侯”这事最有利的反驳来自于“清华简”的第二辑,又被称为《系年》。

  2008年,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共有2500多枚,但是这批竹简的出土时间、流散过程,如今已不得而知。

  经专家鉴定,竹简的成书年代为战国中晚期的楚肃王时期(前380年至前370年),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比之《竹书纪年》成书年代还要早一些。

  这批战国竹简的出土极大地填补了先秦史的空白,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曾激动地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非常浩大,从2010年开始直到2017年,每一年都将部分整理成果出版成书,并向世人展示,到目前已经共出七辑。特别是2010年出版的第二辑,收入了一部已经失传2300多年的历史著作,清华大学将之命名为《系年》。

  《系年》一共有138支竹简,全篇共分为23章,记录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对《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有极大的订正作用。

  《系年》里明确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于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竹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所以现代的史学界就此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也是编造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西汉,在编写《史记》时,搜集整理了比他早几百年的相当规模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乏民间野史,为了故事情节的精彩和增加可读性,采用真实度不高的史料也是常有的事。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多年来后人一直以为这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褒奖,实际上笔者分析,这是鲁迅先生从历史观的角度对司马迁的一种批判,认为《史记》可过分突出文采和故事情节,而忽视了历史最本真的东西,那就是真实性。

  但是我们回过头再看司马迁,他本身就是儒家代表人物,而儒家强调的就是遵循礼制,所以他强调周幽王废后废太子这种越礼的行为,强调周幽王拿诸侯的忠诚开玩笑的无知,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因果论,那就是不尊规守礼,必然会灭亡。

  因此从他的角度来说,他也没有错,毕竟历史是每个人的历史,不同的人来写,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来写,都可能会写出完全不一样的历史,所以我们说,历史本身就是个人史,就是现代史。

  好了,不管“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真与伪,就故事本身来说,还是带给我们不少的人生哲理。

  一是美好的事物不一定给你带来美好的结果。褒姒美不美?美。但是她给周幽王和周王朝带来什么好结果没有?没有。笔者不赞同“红颜祸水”这种说法,客观的说,美应该给人带来美好的东西,而不是悲剧。将一个朝代的灭亡归结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身上也确实牵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是对美好事物的过度依恋和关注造成的。周幽王过度迷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