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姬周叛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既然这里多次提到《诗经》,那么有必要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有名无诗的6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考证的是,是由孔子编订而成。

  在内容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朝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周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

  孔子编订《诗经》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孔子让其传诗。

  而到了汉初,说诗传诗最有名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他们所传《诗经》各成一派,分别为鲁诗派、齐诗派、韩诗派,但“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当时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

  秦末汉初,有鲁人毛亨,相传他曾跟从荀子学《诗》,后因秦始皇焚书,为避难而从鲁国隐居于武垣县(今沧州市河间市),从此入籍河间。直到汉惠帝时撤销“挟书律”,毛亨才开始公开传授《诗经》,并撰《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后授诗于赵人毛苌。

  毛苌据考是毛亨的侄子,因此后人称毛亨为“大毛公”,而称毛苌为“小毛公”。

  《毛诗》虽起于“三家诗”之后,但是它是孔子编订后儒家直传,皆用古文写成,因此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

  我们之前讲《白虎通义》时讲过,今文经学自西汉武帝以来就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后来西汉大儒董仲舒将神学引入其中,强化了今文经学唯心主义思想。《毛诗》作为古文经学的代表作,其中很少有神学迷信内容,所以在西汉时期未被立为官学,只能在中国民间传授。

  然而到了东汉时期,《毛诗》逐渐受到重视,允许在朝廷公开传授。到东汉末年,兼通今古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作《毛诗传笺》,主要为《毛诗》作注,被称为《郑笺》。

  自此,“三家诗”在民间逐渐衰落,到魏晋时期《鲁诗》、《齐诗》彻底失传,而到北宋时期《韩诗》也失传,只留存《韩诗外传》十卷。

  现今流传的《诗经》,便是《毛诗》,我们在之后的介绍中也会穿插介绍一些《诗经》的内容。

  言归正传,咱们再来说姬昌和太姒。

  太姒还有一个一般人比不了的优点,那就是生育能力特别强,她的一生为姬昌生了十个儿子,依次是长子姬考(伯邑考)、次子姬发(后来的周武王)、三子姬鲜(管叔)、四子姬旦(周公)、五子姬度(蔡叔)、六子姬振铎(曹叔)、七子姬武(郕叔)、八子姬处(霍叔)、九子姬封(康叔)、十子姬载(因其最小,而被封为冉国或聃国,所以又称冉季载)。

  史料中没有关于姬昌到底有多少个儿子的记载,但是从太姒这么能生来看,姬昌的儿子也少不了。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封神演义》中才杜撰说姬昌有九十九个儿子,看来许仲琳的小说也是尊重了部分史实。

  据《大戴礼记》记载,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十五岁时生下次子姬发。而翻看正史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伯邑考的记载少之又少,可以说基本上没怎么提及这个人,而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伯邑考替父而死的故事,也是在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sp;现今流传的《诗经》,便是《毛诗》,我们在之后的介绍中也会穿插介绍一些《诗经》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