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神农炎帝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要将上古硬性的划出个分水岭,那么应当以五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划分比较合适,因此从此刻开始,才算中国原始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文明的时期。

  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文明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起步,一直到五千多年前,这个漫长的阶段都是文明的探路阶段。这五千年的特色表现在出现了许多属于文明范畴的新要素,如陶器的发明、原始村落的形成、原始农业的萌生、人们从聚族而居到城市雏形的应运而生等等。这些崭新的要素,为中国正式跨入文明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我们经常说的,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就是说的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也就是从炎帝、黄帝时期开始的。而从炎帝、黄帝时期一直到夏朝建立之前,这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而这一时期可能是文字、青铜、城市、礼仪的生成期,是通过战争手段产生“天下共主”的伟大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期。

  从考古学上看,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文化有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zhǔ)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四川的三星堆文化等,可以说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同时出现了多种文化,这说明中华文明是多源的,而不是古时所倡导的单源的血缘关系。

  这一时期,已经完全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也从此时开始,传说中圣王的属性开始发生较大变化,人属性逐渐代替神属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先来看被后世广泛认可的神农氏,他同伏羲一样,也被毫无争议的列在“三皇”之中。

  神农氏,又称魁隗(wěi或kuí)氏、连山氏、列山氏,他还有一个后世中华儿女都知道的响亮名字,那就是“炎帝”。

  相传神农氏尊崇“火德”,因此后世称之为“炎帝”,以彰其德。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

  而《帝系谱》中则记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为妃,生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公孙勗,以公孙勗嗣少典国君,世为少典氏。”

  《帝系谱》认为黄帝和炎帝为伏羲的儿子,实际上是有点离谱的,后世也不予采纳。

  少典实际应为伏羲的直系后裔,而少典娶了有蟜氏的两个女儿,一个是任姒(女登),她后来生了炎帝,另一个是附宝,她后来生了黄帝。

  《国语·晋语》中还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黄帝部落发展壮大的地方在姬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武功漆水河,因此黄帝从伏羲“风”姓中脱离出来,开始以“姬”为姓。

  而炎帝部落在黄河中下游的姜水发展起来,这里的姜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

  因此炎帝也从“风”姓中脱离出来,开始以“姜”为姓。

  请记住“姬”和“姜”这两个姓,因为在之后讲春秋战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原国家都出自这两个姓,而且相互之间的通婚也在这两个姓之间进行,可以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后世的多数姓氏都来自这两个姓,这样看来,这估计也是将黄帝和炎帝作为华夏民族共同始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