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鲁之发展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两国都与北狄接壤,面对共同的敌人,这两家急需要亲上加亲的结盟。

  可是孟子命不太好,不仅没有为鲁惠公生下一儿半女,而且还早早的过世了。

  之前我们介绍过媵妾婚制度,孟子嫁过来的时候并不是她自己,还带着自己的姐妹两人,其中一个名叫声子,她倒是争气,给鲁惠公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长子,名为息姑。

  别说,孟子死后鲁惠公确实很伤心,辗转反侧了几个晚上,最后他决定再从宋国娶个夫人回来。

  我们之前讲过,一般来说如果夫人亡故,夫人的位置会从随嫁的妾里递补,再另娶夫人的情况是不被当时所接受的。

  可是鲁惠公向宋武公开了这次口后,宋武公竟然欣然答应了。

  原因说出来可能让人匪夷所思。

  原来宋武公还有一个小女儿名叫仲子,相传她出生的时候手心里写着字,仔细辨认之后竟然是“鲁夫人”三字。

  宋武公引以为奇,但是此时已经将孟子嫁到鲁国为夫人,因此之后也没再提起。

  结果等仲子长成之后,孟子竟然意外去世,宋武公又想起了此事,越想越觉得这可能是命中注定。

  所以等鲁惠公一张嘴的时候,宋武公就立刻答应了,并将仲子嫁了过去。

  但是《史记·鲁周公世家》却有不同的记载,那里面说公子息姑成年之后,鲁惠公为他向宋国聘妻,宋国于是将仲子嫁了过来,可是因为仲子长相美艳,鲁惠公顿起私欲,遂将其强行占为己有,并立为夫人。

  但是这段记载跟《左传》相悖,不予采纳。

  仲子确实不一般,孟子一辈子没完成的任务,她没有多久就完成了。她为鲁惠公生了一子,取名允。

  因为仲子是正室夫人,虽然公子息姑年长,但是公子允却是嫡长子,因此被立为太子。

  前723年,鲁惠公不幸去世,因那时候太子允尚小,而公子息姑为庶长子且很贤能,所以鲁国大夫们都推举公子息姑为君。

  公子息姑从小深受周礼文化的熏陶,得知大夫们的想法后坚决不同意。

  为了鲁国国政安定考虑,大夫们认为公子息姑可以效仿先祖周公旦暂时摄政,等太子允长大成人再还政于他。

  公子息姑认为这是个办法,既遵从了礼仪又保证了国家稳定,因此才同意。

  历史上称公子息姑为鲁隐公,看来后世还是很认可公子息姑的为人和执政能力的,所以将他列为鲁国君主行列。

  在刘向《谥法解》中“隐”的含义有很多,陷拂不成、不显尸国、见美坚长、隐括不成、不尸其位、违拂不成、怀情不尽、不明误国、威德刚武。

  而跟鲁隐公相对应的,便是“不尸其位”了,他确实做到了他为鲁国所能做到的一切。

  鲁隐公遵从周礼,在他心里,太子允才是之后君主的继承人,自己只是摄政,不是君主,对此他事事小心,行事低调。

  从以下几件事情的处理上,可见鲁隐公当时是多么的小心谨慎。

  首先是对于父亲鲁惠公的葬礼,鲁隐公让弟弟太子允充当主丧,也就是整个葬礼的主持人,自己以此避开继承人的身份。

  同样的,这一年的年底,鲁惠公的弟弟、鲁隐公的叔叔公子益师(字众父)去世,按礼君主应当到场,但是鲁隐公不敢以君主自居,所以没有参加。

  其次就是对于母亲的葬礼,鲁隐公处理的也非常得当。

  前720年夏天,鲁隐公生母声子去世。正常的国君母亲去世,将以夫人之礼下葬,但是鲁隐公自认不是国君,没有按夫人之礼治丧,也没有给诸侯国发讣告,可以说一切从简。

  但是对于太子允的生母仲子,鲁隐公则是另外一种态度。

  就是声子去世前一年(前721年),仲子去世,鲁隐公以国君夫人的礼仪进行了下葬,场面异常隆重。

  不仅如此,鲁隐公还为仲子建了祭庙,规模宏大到三年后才建成。

  祭庙候太子允尚小,而公子息姑为庶长子且很贤能,所以鲁国大夫们都推举公子息姑为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