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齐之发展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齐胡公的迁都,与其说是因为害怕纪国的加害,还不如说是怕营丘这盘根错节的势力网,不是他的势力范围,估计他睡觉都睡不安稳。

  所以齐胡公去了薄姑,而营丘的驻守,则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吕山负责。

  吕山可不是齐胡公的亲弟弟,而是齐哀公的亲弟弟,齐胡公的这一昏招,却酿成了齐国几代的动乱。

  吕山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嫡出,哥哥齐哀公被杀后就该自己即位,结果没想到半路被吕静这个庶出给截胡了,所以他心中一直是不忿的。

  此次吕山负责营丘的防务,自然投合了他的意愿,于是他暗中聚集力量,准备随时武力夺权。

  齐胡公的迁都惹的世代住在营丘的国人非常不满,他们都不愿离开故土,费时费力的搬到薄姑,所以大多数的营丘人都没跟从。这其实也给了吕山笼络人心的机会,于是他大肆宣扬齐胡公的不好,其中不乏造谣生事,所以很快他便取得了营丘人的信任和支持。

  经过精心准备,前860年,吕山带领营丘军队突袭薄姑,一举攻杀了齐胡公,从此自立为君,史称齐献公。

  齐献公自知上位不正,怕齐胡公的儿子们造反,于是将他们全部驱逐出了齐国国境。

  之后他迁都回营丘,并对该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而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之后便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了“临淄”。

  对于齐胡公诸子们来说,他们自然不满父亲被杀,自己的继承权被剥夺,但是此时齐献公采取高压政策,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于是只能暗中进行准备,随时找机会反扑。

  但是齐献公活着的时候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甚至他死后他的儿子齐武公也没有给他们机会。

  齐献公在夺位八年后去世,其子吕寿继位,史称齐武公。

  虽说齐武公的谥号为“武”,但是从他的执政来看,“文”其实更适合他。

  齐武公最大的历史功绩,便是与周王室解除了多年的仇恨,重新向王室靠拢,遵从天子的召唤。

  齐武公在位时正是周厉王和周宣王执政时期,他亲身经历了这场风波,这使得他必须选择站队,要么从此变本加厉的不服从天子管理,要么雪中送炭,在周天子权威衰落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那个“尊王室、奉社稷”的忠臣。

  如何选择,其实齐武公也是犹豫的。但是“共和执政”的出现让齐武公茅塞顿开,他发现即使天子被杀,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做出取而代之的大逆不道之举,还是有人会竭尽全力维持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说大周气数未尽。

  鉴于这种情况,齐武公果断地站在了周王室这边,积极地缓和与周王室的关系,不仅事事听命于王室,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宣王为后,这就是以贤德著称于世的姜后。

  刘向《列女传》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周宣王后期的时候经常早睡晚起,疏于朝政,姜后于是摘掉耳环簪子来向宣王请罪,说是她让大王起了淫逸之心,从而疏于朝政,请求周宣王从此勤勉,不要贪恋女色。

  周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从此勤于朝政。

  这就是“姜后脱簪”的典故,后来演变成为后妃犯下重大过错请罪时的礼节,一般是摘去簪珥珠饰,散开头发,脱去华贵衣物换着素服,下跪求恕。

  齐国的这种态度自然受到了周王室的另眼相待,周宣王时,曾派出大臣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以加强其边境防御。这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自此之后,齐国都是以“尊王”的形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