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子牙辅周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姬昌请教能人尊姓大名,此人自称吕尚,字子牙。

  姬昌大喜,认定吕尚就是卦辞中所说辅国之才,感慨地说:“我国先君太公早就预言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这话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这里的太公是周国人对古公亶甫的敬称,因为此时还未取得天下,因此不能称其为太王。

  姬昌之后称吕尚为“太公望”,拜其为“太师”,这就是“姜太公”这个名号的来历。

  我们都知道姜太公号“飞熊”,那这事是真是假呢?

  首先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号”的来历。

  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号”,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是起源应该很早,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春官·大祝》记载:“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最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自春秋时期有后一直不是很流行,到南北朝时期开始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号,到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人可以多号。

  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吕尚当时就有号,这一点说不过去。

  姜太公号“飞熊”,这完全是拜《封神演义》所赐。《封神演义》中说周文王正在灵台休息,忽然梦到东南方有一只老虎,肋生双翅,朝着周文王的床扑了过来,一声响亮,火光冲天,周文王就惊醒了。醒来后向散宜生叙述此梦,散宜生便以其所掌握的知识解梦道:“恭喜大王,虎生双翅,名曰飞熊,出门打猎,定有吉兆。”

  自此才有了吕尚号“飞熊”一说。

  然而许仲琳著《封神演义》时也不是随便杜撰的,他也是借鉴了典籍的,那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之前所说,姬昌去磻溪狩猎时占了一卦,卦辞上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于是便将“非熊”讹传成了“飞熊”。

  关于姜太公钓鱼一事,后世多有演绎,其中宋元时期的《全相武王伐纣平话》里描写得最为生动,我们在此一览。

  话说吕尚在渭水边的钓鱼与常人不同,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挂有含香味的诱饵,然后把它沉在水中,诱骗鱼儿咬钩。但吕尚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同时也不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

  有一天,有个打柴人来到溪边,见吕尚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啊!”

  吕尚会心一笑,解释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侯!”

  果然吕尚最终等来了姬昌,并辅佐他的儿子姬发开创了大周八百年伟业。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意思是心甘情愿的上当。

  有必要一提的是,《封神演义》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借鉴的《全相武王伐纣平话》,而其将“太公钓鱼”这段更是进行了细致的艺术加工。

  既然说到了此处,有必要介绍另一个成语典故,叫做“覆水难收”。

  相传吕尚家境贫寒不得志时,其妻马氏对其多有嫌弃,试图离其而去。

  吕尚叹气道:“请再给我点时间,我有朝一日定会得到旁人所不能企及的荣华富贵。”

  马氏对此嗤之以鼻,不听吕尚的一再劝告,执意离开了。

  后来吕尚被姬昌所器重,当上了太师,马氏见其此时有地位又有财富,于是又想与吕尚破镜重圆。

  吕尚早已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吕尚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南宋王懋《野容丛书》)

  “覆水难收”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言归正传。

  得到吕尚后可谓是如虎添翼,姬昌受其影响,不仅勤于政事,而且广罗人才,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太颠、闳(hóng)夭、散宜生、南宫适、鬻(yù)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

  此时商纣则继续不修德政,发明了名为“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死于非命。

 &ems与常人不同,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挂有含香味的诱饵,然后把它沉在水中,诱骗鱼儿咬钩。但吕尚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同时也不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