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郑厉复辟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郑庄公还有个儿子叫公子婴,他之前一直在陈国避难。

  于是前694年,祭足从陈国迎请公子婴回国即位,史称郑子婴。

  郑子婴的性格跟大哥太子忽相近,继位之后把国家都交给祭足管理,因此郑国也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就在公子婴即位的当年,周王室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王族内部发生了动乱。

  周王室东迁之后,随着天子权威的衰落,不仅诸侯国以互相攻伐的方式来蔑视王室权威,即便是王室内部,也经常出现纷争,而这种纷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卿争政,二是王子叛乱。

  公卿争政主要表现在周、召这些大宗长期把持朝政,使得王室权力更加衰微,因此到春秋中后期,便出现了刘、单这些小宗与大宗政权的情况,因为符合王室利益,所以也获得王室的默许。

  而王子叛乱在王室出现的频率也不低,整个春秋历史上就先后出现了四次,分别为王子克之乱、王子颓之乱、王子带之乱和王子朝之乱。

  周王室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子以外的诸子是庶子,而对于庶子们的叛乱,后世蔑称为“庶孽之乱”。这种“庶孽之乱”当然不只发生在王室,其他诸侯国也常有发生,比如郑国共叔段之乱、卫国州吁之乱、晋国曲沃代翼等等都是如此。

  然而要追溯“庶孽之乱”开始的源头,那自然就是那次周宣王干预鲁国立太子之事,可见始作俑者依然是周王室,他们为自己的后人以及诸侯做了坏的榜样。

  这次王室发生的内乱,便是王子克之乱。

  三年前(前697年),周桓王怀着对郑国的不忿离开了人世,之后太子佗继位,史称周庄王,他是东周第三位君主。

  周桓王还有个儿子叫王子克,周桓王活着的时候对他非常宠爱,桓王临死的时候就把他托付给了周桓公。

  周桓公此时也上了年纪,不仅身体上出现了问题,思想上同样开始不清醒了。

  他只是一味的按照周桓王的嘱托善待王子克,竟然不再分辨是非,给予了王子克很大的权力,大有架空周庄王的架势。

  大臣辛伯因此劝诫周桓公说:“妾妃跟王后并列,庶子与嫡子等同,两个人共掌朝政,大城和国都一样,这都是祸乱的根源啊!”

  此时的周桓公已经听不进劝告,反而愈演愈烈,竟然想要弑杀周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为王。

  辛伯早有察觉,就将这事告诉了周庄王。

  周庄王大惊,于是前694年,他联合辛伯先下手将周桓公给除掉了,王子克由此而逃奔到实力弱小的南燕国,史称“王子克之乱”。

  周桓公精明了一世,明白了一世,到了却糊涂了,最终葬送了自己一世英名,这其实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要一以贯之,不要晚节不保。

  周王室的内乱并没影响郑国之后的发展,因为郑国早就不是王室的卿士了,在祭足的治理下,郑子婴安然地度过了他在位的十四年。

  这期间,纪国终于抵挡不住齐国的一再进攻,于前690年被齐国灭国,从此疆土划归齐国版图。纪国可以说尽力了,陷害齐君、与鲁国结为亲家,可谓各种能想到的招数都想到了,但是历史的大趋势不可避免,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灭亡也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好日子总有到头的那一天,在公子婴在位的第十四各年头上(前680年),祭足卒了。

  算一算,从郑庄公上任,到公子婴上任十四年,祭足担任郑国上卿足足六十四年,这在全世界政坛上估计也没有第二个;前后辅佐了爷孙三代六任君主,这在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没有第二个。

  祭足被后世认为是“春秋第一权臣”,他在郑国当时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郑庄公在位时,他作为一名重要谋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郑庄公死后,他连续经历郑昭公、郑厉公、复位郑昭公、郑子亹、郑子婴几个执政期,在郑国的多难年代,他是国家事实上的顶梁之柱。

  当然后世也有不同声音,认为祭足关键时刻的软弱才造成了郑国的频繁动乱。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想去争辩,只想抛下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如果换作是你,在郑国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你可以做的比祭足好吗?

  言归正传。

  祭足的死可以说引发了地震效应,郑厉公高兴坏了,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当年(前680年)他果断出兵,立即攻emsp; 好日子总有到头的那一天,在公子婴在位的第十四各年头上(前680年),祭足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