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虽然沈三老爷及时补偿给了小黑好几个又圆又大的山芋,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次遇到小黑,他都还是觉得自己能从它的眼中看到深深的怨念。

  这让沈三老爷略微有些挫败,但是很快他就无暇再考虑小黑的问题了,因为临近年根儿下,许多灾民开始涌入了庆州城。

  经过了解沈三老爷才得知,大部分的灾民都来自于平丰府那边,平丰府受灾最为严重,青壮劳力也大幅的减少,因为人口锐减,土地也荒废了许多。最要紧的是,如今寒冬腊月,连平丰城中的民房都还没有修缮完毕,更不要说是周围的村镇。

  许多百姓上无片瓦遮身,下无果腹之粮,眼看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已经有老弱之人被冻死街头,于是便有不甘于这样丧命的人开始携家带口地到别处去奔出路。

  灾民们一边走一边四处打听,发现庆州是唯一一个已经连村镇的房屋都修缮完好的,据说庆州城中还时常会有大户人家开铺舍饭舍衣,所以原本三五成群的灾民渐渐在通往庆州的路上汇聚起来,最后竟足有上千人之多。

  这么多人突然涌入庆州城,守门的官兵根本不敢随意放行,赶紧上报给衙门。

  沈三老爷得知情况之后,先去找师爷了解情况。

  大梁跟周围的小国比起来,算得上是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勉强也算是都能安居乐业,但饶是如此,流民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天灾过后,流民更是大幅度增加。

  前朝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加上连年战乱,最后恰逢天灾,结果国内流民不断,朝廷不但不加安抚,反倒暴力镇压,最后民间起义不断,直接导致前朝走向灭亡。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本朝对于流民的政策一直都是以安抚为主,堵不如疏,各地对待流民多是就地安置入籍,鼓励开垦荒地之类。

  庆州经过这次地动之后,的确死了许多人,如果能将这些流民安置下来,对于庆州境内的人口增长和农耕都是十分有利的,对于沈三老爷来说也是政绩。

  但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季节,如果这些灾民是开春的时候过来,那么庆州肯定会十分乐意接收他们,可谁叫现在是数九寒冬。

  一千多流民如何安置?哪里弄到足够的粮食和柴火让他们过冬?如果不能填饱肚子,这些人会不会在城中生事?这些都是摆在面前严酷却又最现实的难题。(www.wx.l

  不接收这些流民不会影响沈三老爷的官员考绩,但一旦接收了这些流民,万一发生恶性案件或是有人冻死街头,那就妥妥儿的是一笔抹不掉的污点。

  沈三老爷承认师爷的分析句句在理,但是当他来到城墙上,看着城门外那些衣衫褴褛、拖家带口的流民,老的老小的小,有的孩子还没有福喜大,一个个瘦骨伶仃,黑漆漆的眸子里没有丁点儿情绪,只有茫然无措的呆滞……

  看到这些,沈三老爷的心都在哆嗦,如若真将这些人拒之门外,那么自己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良知,如何敢再捧起圣贤之书,如何能再坦荡地直视女儿孺慕的眼神。

  片刻之间,沈三老爷心中已经转了千百道心思,让流民离开的话却如千斤橄榄,重重地压在舌上,如何都吐不出口。

  如果真的要接收这些流民,他不但要尽快想出应对之策,还要说服庆州的其他官员。

  沈三老爷不敢轻易开城门放人,只能命人先送了一部分柴米和锅碗出去,流民经过一阵骚乱之后渐渐安定下来,在城外空旷的地方分散开点了十来堆火,开抹不掉的污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