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天门之战结束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生活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户,这边风景更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朱大典,小人,你不是要上折子弹劾老夫吗,又想过老夫人今日却立下如此绝世功劳吗?

  ……

  在折子上,王铎先将此战的经过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详细地说了一遍,其中自然对自己的丰功伟绩运筹帷幄大吹特吹,且‘花’了大量笔墨描述自己亲自登艇冒着敌人炮火第一个登上天‘门’码头那一幕。

  当然,在折子里老王还是顺带着提了一句宁乡海军的功劳,但这不是重点。

  军队要想打胜仗,没有一个合格的统帅行吗?如果不是老夫冲锋在前,宁乡军士卒士气大振,这一仗能赢吗?

  对于大胜关之战自己临阵脱逃,老王辩解说自己是看到建奴大败之余就要西蹿,怕他们为霍湖广,这才急冲冲朝宁乡军水师船上跑去,准备组织水军在前头拦截敌军。

  怪就怪朱大典无能,郑森治军不严,老臣一跑,他们也跟着‘乱’了起来,若不是老夫临机决断,下令水师登陆夹击阿济格,说不定朱大典的脑袋都被建奴砍下来了。

  因此,依臣之见,此战朱大典不但无功,反而有过。臣提请圣明天子治朱大典和郑森无能误国之罪。

  ……

  得意地看了一眼自己所写的折子,又回头看了一眼吴三桂那栩栩如生的头颅。老王的思维突然发散开来:吴三桂这一死,陈圆圆岂不是要独守空闺了。哎,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如何打熬得住?

  这么一想,小腹突然有热气涌起。

  正是黎明,一阳初始,感觉分外强烈。

  王铎大惊:老夫都一把年纪了,又受了伤,竟然还有此种绮念……怎么可能?

  难道是因为输了建奴的血,肯定是的……难道说输入了青壮的血,这人也会老树着‘花’,枯木逢‘春’?

  加道人真是邪‘性’了,难怪被人称之为加神仙,加仙长!

  要不要去寻寻他,再‘弄’几个建奴将血‘抽’了输进老夫的血管?

  不!

  王铎被自己这个邪恶的念头吓得手一颤,笔落到折子上,留下一个大大的黑点。

  ……

  综合这个折子里的意思,归结起来就是这样:朱大典无能,郑森无能,镇海军不可用。大胜关一战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若不是老夫在紧急关头调宁乡军水师登陆,在背后夹击阿济格,说不定大胜关已经丢了,说不定留都已然沦陷。

  臣也知道朱大典肯定会上折子上谗言,弹劾老夫,给微臣硬安上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然后将此大捷据为己有。

  天地之间自有正气,岂能任由小人得势。

  陛下不可为‘奸’佞所‘蒙’蔽,万岁乃是古往今来一等一个明君,自然能够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若这一仗真是朱大典的功劳,可到最后,为什么奴酋阿济格、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头颅却被臣和宁乡军斩下来了。

  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此战胜,江南无忧,江北多铎孤立无援,以颖川侯的才干,歼灭扬州之敌当不在话下。翌日,我大明朝必然北伐,收复京城,光复国土。正该万众一心,集合国内敢战勇杰之士。若真要朱大典这小人窃取了军功,岂不让人心冷,又谈和光复神州。

  到最后,他又补上一句,说,如果不能严惩朱大典和郑森,北伐这事就‘弄’不成。拖到最后,搞不好用‘弄’成南宋的划江而治,最后走到亡国灭种的地步。

  这已经是危言耸听了,写好折子之后,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头颅已经腌制停当,王铎请方惟拨出一条快船,让人将自己所写的折子和两颗头颅连夜送去南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