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考虑的未来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傅山:“黄得功先前败于孔有德、耿仲明之手,实力大损失,怕就怕他已经被敌人打怕了。”

  孙元:“试试看,不过,我倒是相信黄虎山的。”

  傅山:“愿闻其详。”

  孙元:“黄得功这个人吧,飞扬跋扈,也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不过,此人对于抗击建奴一事上却是很积极的,他不忠于南京朝廷,却忠于我大明朝。上次不就主动出兵攻打孔有德和耿仲明吗?可惜的是,庐凤军不堪使用,吃了个大败仗,最后只能龟缩到仪征和天长两地。此番建奴主力尽失,士气低落,黄得功不会放过这个报一箭之仇的好机会的。”

  傅山:“太初你这么说倒是颇有几分道理的,我深以为然。”

  说着,他又笑道:“还有啊,这仗都要被我军打完了,已经到了收获季节。如果黄得功再不动,喝汤都赶不上。”

  建奴被驱除出中原在这一战之后已成定局,说句实在话,明朝在与建奴这几十年大战之后,政权的威信已经跌落到最低处,在最后连北京城都被人占了,崇祯皇帝更是自杀殉国。

  今后的形势只怕要回到唐末藩镇割据武夫当道的时代,尤其是在张献忠和李自成残部还没有剿灭的情况下。作为第一强藩,刚才孙元和他的谈话,大体上已经给各军分好了地盘。如果黄得功够聪明,应该能想到这一点的。如果这一战他再不出力,将来只怕连立足之地也没有。

  “青主说的是。”孙元也微笑起来:“有了庐凤军协助,高杰得此强助,堵住建奴西蹿的可能也成为现实,等下某就给黄虎山去信。”

  ********************************************************

  没错,正如傅山所想的那样,黄得功在接到孙元的信之后,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惊得跳了起来。

  信的语气很平淡,只说高杰的秦军将到小铜山一带布防,对建奴多铎部采取合围之势,防备敌人西逃进入凤阳,再去河南,有或者逃去湖广和阿济格残部合流。高杰是客军,这次大军前来,还望庐凤军多多配合云云。

  黄得功早已经知道孙元已经击溃了多铎主力,这一战宁乡军将全部的实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多铎的八旗主力在他手下竟然不堪一击,这让黄得功大为震撼。

  他也知道宁乡军很强,具体强大何等程度,也没办法参照。在他看来,大约和一支建奴军队差不多吧。可就在这次,宁乡军却是靠着一己之力将这个江北局势扭转过来,打得多铎一溃如注,这岂不是说明孙元能够单挑整个满州八旗,这还是一个军镇应该有的力量吗?

  这是三国时的魏武,唐末的河东和宣武啊!

  这天要变了!

  此时若不再做些什么,未来同他黄得功也没有任何关系了。

  黄得功立即明白自己不能再在后面消极避战了,必须将手头所有力量都拿出来,放在战场上,就算将部队打光又如何?

  孙元这人他还是看得明白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只要你真的跟他走,对他有用。

  高杰的秦军不就被打垮过两次,最后不也是靠着孙元的扶植翻身?

  当下,黄得功,立即将手下七千多残军全部派上了战场,又征发了几万民夫,同高杰一起在大铜山、小铜山布防,堵住了敌军西逃之路。

  好在建奴并没有西去的意思,多铎大败之余,立即组织了一支军队向北面上官桥突破,结果被韶伟和骑兵军击溃,再加上孙元的元字营、威武营向西侧击,无奈之下,只得又退回老营死守。

  连番大败,建奴已经彻底失去了野战能力,三万多部队只得收缩到仪征、上官桥和扬州之间一片狭小的区域,成为瓮中之鳖。

  多铎失去了进攻的勇气,孙元也没有急着发起总攻。

  多铎老营修葺了坚固的工事,急切难下,可以先围上一段时间再说,反正多铎也翻不了天。他多被围一日,士气就低落一分。任何一个合格的统帅都不会在这种情形下急着进攻,困兽犹斗,说不好被他们反咬一口,还不如先饿上建奴几日。

  而且,孙元现在最关心的是大胜关之战最后是什么一个结果。

  大方,秦易,你们的收官之作会是什么样的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