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公务员制度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么多?”周仲英吃了一惊。

  “是有这么多,孙元这么做是将官府中的吏彻底废除,换上官。按照他的说话,叫什么公务什么……”连祈年‘摸’着胡须想了想:“对,是公务员。”

  “儿戏,儿戏!”周仲英:“祖宗之法他也敢改,朝廷难道就不管了?”

  “管,管得过来吗?”连祈年一笑,如今的天子都是孙侯爷带着军队直接推上皇位的。孙元可以说是皇帝一等一个亲信大臣,又手握重兵,朝廷敢管吗:“而且,孙太初将这事上了折子禀告朝廷,马瑶草二话不说就拟了票,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批红同意。弘光天子还特批说,扬州镇这批录取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如此一来,只要考中,立即就是朝廷承认的在籍官员了。”

  “啊,只要中了就是官,还得到朝廷承认?”周仲英瞠目结舌。

  “怎么不承认,反正这些人都是在孙元的地盘上做官,又不用朝廷安置,何乐而不为。史宪之已经被马瑶草赶到扬州了,如今马相权倾朝野,他点头的事,谁能反对?”连祈年又道:“不过,周兄刚才说得对,只怕我府正直君子不会去考的,到时候考场中说不准要唱空城计了。”

  “应该如此,哈哈,如果那样倒是大快人心。”周仲英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吧,我觉得这倒是周兄的一次好机会。”连祈年小心地说。

  周仲英面‘色’大变:“连兄你这是羞辱我吗?”

  “不不不,说笑说笑了。”连祈年连连道歉:“我只是觉得以周兄弟道德文章,如果去考,那是绝对能中的。你想啊,这次根本就没几个人去考,而且有录取那么多官员,这简直就是送到手上的官帽子呀。如果愚兄不是因为手头的生意丢不下,还真有点动心了。”

  周仲英只是冷笑,一副孤高之士的模样。

  可连祈年接下的话却叫他身子一颤,筷子都掉到地上了。

  连祈年说:“据说,颖川侯准备大幅度提升治下官的俸禄。周兄你大约也知道,我朝太祖本是淮右布衣出身,最是明白百姓的疾苦。所以,我大明开国之后,官员的俸禄定得极低。比如一县之县尊,一个月的俸禄银子也不过二三两,一年下来三十两出头。”

  “这三十来两银子,若是单纯用来吃饭也是够的。不过,一县之县令除非整日呆在衙‘门’里,否则,只要一出‘门’就得‘花’钱。比如车马费,接待上司和同窗、同乡,办理公务,一年下来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最要紧的是,我朝每县只设一名知县和一名县丞,各房师爷、衙役却不在财政支出的范围之类。而这一切,都得知县自己解决,也就是说,衙‘门’里的相干吏员都是知县自己聘请的。说难听点,就算是缉捕一个盗贼的经费,都要知县自掏腰包。”

  “这么多项支出,单靠知县每年三十两银子的俸禄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各地方官员就回想其他法子向民间伸手。而上头也知道下边的具体情况,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一来,一县的县尊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弄’钱维持衙‘门’运转就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矩。遇到贪婪些的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别人也没有办法,甚至容忍。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概就这么出来的。这还是不贪的官员,遇到贪墨之徒,地皮都要被剥去三尺,百姓的困苦可想而知。”

  “颖川侯严令各地衙‘门’除了夏秋两赋和一应赋税之外,不许向民间加派加征一文,也算是个不错的善政。”

  “不过,各地衙‘门’的相应开销怎么办?”连祈年道:“所以,颖川侯就将官吏合在一起,大幅度增加他们的俸禄用来养廉。至于衙‘门’里的各项开支,则每年由镇中做出一个预算,实报实销。知道如今一县的县令每年俸禄是多少吗?”

  他笑着伸出三根手指:“知县每年三百两。”

  “两个县丞,每年两百两。”

  “各房主官,一百五十两。”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