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第741章 军乱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要想安家,其实也不容易。

  按照明朝的制度,军队的一切所需都由朝廷财政开销,每年都有定数。而军饷则牢牢地控制在文官们手头,军队的脖子被人用手卡住,这就是所谓的以文制武。

  可问题是,这两年高杰根本就没有从朝廷那里得到过多少给养。而且,按照高部的编制,他手头按照军制,只设一个营的战兵,也就是说,即便朝廷大方干脆,他也只能得到四千五百来人的军饷。但现在的的高杰部有战兵三万,从山西千里转进扬州,一路裹胁丁口,如今的他手下已经有十万人口。这么多人的衣食,朝廷肯定是不会认帐的。所以,还得自己想办法。

  更何况,这世道高杰已经看得明白:朝廷他娘的就是靠不住,要想活下去,还得自己单干。

  因此,一进扬州之后,高杰就管不了那么多,直接派出大军占领州县城,驱除地方官,让手下直接做了知县、知州,裂土封建。并张榜说,从即刻起,百姓所需缴纳的夏粮秋税只需交给他高某人就好。

  高杰确实是穷得狠了,也知道自己的部在先后多次同李自成血战中受损巨大。李闯已经在北京登基称帝改元易敕没,鬼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带大军南下统一天下。

  到时候,只怕自己顶不住。

  别人或许可以投降大顺朝,可他高杰却是给李自成戴过绿帽子的,唯独他不能降。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恢复实力。

  要想尽快恢复力量,没有什么比抢劫来得更快的了。

  天下财富皆聚于扬州,高杰自然不会放过。当下,立即派出部队四下劫掠。别人抢劫地方,专挑富户下手,高杰倒也公平,我管你是盐商、士绅还是苦哈哈老百姓,一个都不放过,活生生将一个花花世界烧杀得狼烟四起。他本是闯贼出身,干这种事情驾轻就熟,也没有心理负担,丝毫也不将自己当成朝廷的大将。

  同样,要不是因为北京被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山东总兵刘泽清也不会逃到南方来。

  刘泽清为人狡诈,又胆小。李自成进入京畿地区的时候,崇祯皇帝命他带兵进京。老刘如何敢去北京送死,就假装落马摔断了腿,拒绝发兵。这也就罢了,老刘还无耻地上折子给皇帝,说自己伤得厉害,请求朝廷出钱抚恤。崇祯皇帝被刘总兵恶心得没有办法,可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为了安抚刘泽清,只能下旨抚慰。

  可皇帝也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得拼凑了四十两银子送去山东。堂堂九五之尊,现在只能拿出这么点钱,真真叫人叹息。

  北京陷落之后,刘泽清也被吓得够戗,不敢再在山东呆着,带着全军滚滚南下以军就食。同高杰一样,刘总兵也穷得厉害,山东虽然没有受过天灾,可先后被清军象梳子一样抢过两次。一到南直隶,这里的繁华也让刘总兵大喜过望。

  他立即学着高杰的样子,将所有的官员都赶跑了,安插上自己的人,做起了一个大诸侯。

  刘泽清的部队战斗力很低劣,不过人马却多。这次将整个家底子都搬到江淮地区,加一起有十来万,比高杰还多一些。

  如今,刘泽清的部队正徘徊在天长、六合一带,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想在什么地方落脚,或许,他正在选一个风水宝地做自己的藩封吧?

  和刘泽清的难以抉择不同,高杰则是看上了扬州,且再不打算离开了。

  扬州乃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自古就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自明朝开国以来,凡二百六十年就没有经过战火。且南方人性格温顺,什么时候见过这等凶暴的部队。高杰一来,纷纷抛弃家园朝南逃去,冒家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举族搬迁。

  早在四天前,冒襄的父亲冒起宗就先同妻子一道去了南京,让儿子带着家人和资财后一步过去。

  这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却不想这路上全是逃难的百姓,挤得厉害,走起来却是如此之慢。

  “王法?天子大行之后,新君未力,朝纲混乱,屠夫们的刀下还能有什么王法?孙元贼子当年就能做出灭门暴行,他眼睛里还有什么法纪?如今,又有马士英这个奸佞撑腰,谁能奈何得了他?马士英连毁婚的事情都做得出来,道德丧尽,做起事来还能有什么顾及,只可惜周县尊了。”冒劈疆摇了摇头:“不过这样也好,如果周知县不被贬到靖江,咱们只怕就过不了长江了。”

  听大公子这么说,冒庭桂高兴起来:“公子说得是,依小人看来,周知县这个霉倒得好啊!他的丧气,却是我等的运气。”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