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第362章 惯性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心中突然乱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门房走了出来,对孙元笑道:“孙元将军,卢督师让你进去。”

  “卢督师?”孙元忍不住惊叫一声……卢象升……他不是在江南吗,怎么到居庸关了。不可能,不可能。

  “敢问,是哪位卢督师?”

  门房笑道:“还能是哪个卢都师,自然是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卢象升卢督师。听说孙将军是是卢督师的得意门人,孙将军参将一职也是得了督师的举荐。怎么,将军不知道他老人家已经回宣大镇了?”

  “还真不知道?”孙元心中突然翻起了万丈波澜,卢象升居然回来了。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这惯性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身边四个护卫同时欢呼:“太好了,督师,督师他老人家竟然回京城。咱们宁乡军现在总算不是野孩子没人管,没人问了。”

  这四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稚气未脱,自然不会在旁人身边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兴奋。

  孙元看到这几张年轻的脸,忍不住一笑。

  进了节堂,定眼看去,果然,在大堂正中的位置上,正坐着一个浑身素服,麻衣白巾的中年人,不是卢象升又是谁?

  一年多不见,卢象升更瘦,黝黑的面庞上颧骨高高坟起,额头上已生满皱纹,露在裹头白巾外的头发已是斑白一片。

  相比之下,坐在他身边的宣府总兵官杨国柱高大魁梧,显得气势不凡。他是孙元的老上司,以前二人也见过面。

  孙元忙上前施礼:“末将孙元,见过杨总兵,见过督师……督师,你不是在江南丁忧吗,怎么回京城来督军了?”

  话音刚落,嗓子里却一阵哽咽,眼睛也是微微发红。孙元心中也是奇怪:我不是一个轻易动感情的人,今日这是怎么了?

  看到孙元眼圈发红,卢象升叹息一声:“孙元你起来吧,此事说起来话长,军情如火,我且问你,你现在手头还有多少人马?”

  孙元:“回督师的话,孙元手头还有两千士卒。其中,斥候骑兵一百三十;火枪手一千;长矛手一千,炮手五十。”

  卢象升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一年前你就有两千人马,怎么现在还这么些?”

  孙元:“末将就任的渤海所乃是一处关隘,周围都是山地,又没有军户。就算想扩大部队,也没处招人。不过督师放心,末将手下的两千人马都是老卒,能以一当十。”

  卢象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孙元,宁乡军战斗力强,也是无庸置疑的。不过,这建奴不比贼军的乌合之众,若你随我出征,却要多加小心,不可有骄狂之心。”

  孙元道:“都督师放心,依末将看来,建奴也没什么打紧,我也不是没在战场上打过建奴。”

  卢象升:“小心点总归是没有大错的,你还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孙元笑道:“也没什么难处的,要说有,那就是粮饷。末将现在穷得紧,督师能不能拨些过来?”这一年多来,孙元又是铸炮,又是养兵。偏偏渤海所不过是一处军事要塞,出产有限,而朝廷给的军费有限。到现在,他以前的积蓄也去了一大半。

  而马上就是一场大仗,弹药、粮草的消耗,更是平日的十倍。

  一听孙元提起粮饷,卢象升面上突然浮起愁苦之色,回头看了看杨国柱:“杨总兵你看这事……”

  宁乡军虽然有敢战的威名,可人数只有两千。而整个宣府则有正、奇、左、右四营兵马。按照明朝边军的编制,每营有士卒四千五百。也就是说,宣府共有士兵将近两万。说句实在话,宁乡军在杨总兵心目中并没有什么分量。

  见孙元借机要粮要饷,杨国柱心中不快:“督臣,如今都已是九月了,朝廷应拨下的军费都还没见到一文。现在大军又要开拔,到处都要钱粮食,四面都是窟窿,怕是再拿不出钱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