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救了他差点被杀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此后,文康更是一门心思的鼓捣自己的木制品,什么梳妆匣、板凳,镜台等。

  反正这里的树木很多,就算做坏了也可以当柴烧,一点不浪费。

  傅瑶本来想建议他买点油漆上色好看的,谁知道这边的油漆不是一般的贵,当然这个时候的油漆都是纯天然的。是用一种漆树的汁做成的,产量少,也相当贵,在琼州这里是没有市场的。

  因此文康做的都是纯天然的树木颜色,好在这里的人都没那么讲究,何况文康卖的价钱也不贵,所以销量很好,渐渐地居然取代了傅瑶的茶叶蛋和辣白菜的地位。

  不过傅瑶一点没生气,这就是个适者生存的地方,茶叶蛋和辣白菜都很好吃,只是不适合琼州。这里的人讲究便宜,没那么多余钱去吃稍微贵点的菜。当初卖蒜苗也只是贪图新鲜,加上过年了,才让她们挣了点钱。

  现在,蒜苗早已不卖了,菜园里种的青菜豆角什么的都出来了,菜场里也早就不缺绿色蔬菜了,好在文康的木制品撅起了,这才让傅瑶家没有太愁人。

  毕竟她们种的五亩地实在算不得什么,如果光靠上交军粮后剩余的那点粮食,根本养不活她们两家人。

  因为傅权泽父子和周元建父子都是在工地里白干苦力的,没有钱不说还得家里开销吃穿用度。就是傅琇,去当刘二郎的先生,听着好听,也是分文没有的。好在刘百户不是那种小气的人,虽然没有工钱,但时不时会送些礼品过来。

  只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琼州的人口毕竟有限,再过一段时间,文康的木制品估计就会呈现饱和状态了。

  傅瑶开始朝前想了。

  哎!主要还是这里的人口太少,就算有再好的商机也不适合发展。

  目前看来只有先在水塘里养点鱼了,其实最开始到来的时候她就想过,那时候没钱,现在好了,过年前借助蒜苗的热销她们赚了一笔,钱财方面暂时过得去了。可以先买点养养看,反正有现成的水塘,以后至少可以增加点收入。

  开始之前傅瑶带着文康在集市上考察了一圈,就看到一家卖鱼的,还不是每次都有。都是从隔壁的甘州赶过来卖的,差不多一两个月才来一次,生意倒是还可以,毕竟琼州还是有几个大户的。

  这也是傅瑶决定养鱼的原因。

  至于鱼苗的问题就交给了傅琇,琼州自然是没有鱼苗卖的,他在百户所已经站稳了脚跟,跟一些经常到外办事的人也混熟了,刚好跟他关系很好的一个人要去甘州,就托了他帮忙带一些鱼苗回来。

  那人也是个灵活的,可能傅琇跟他详细说了自家的情况,回来的时候还顺便带了些藕种,还有鸡头米种和菱角种。

  “反正这些东西也不占地方,长大了你们都可以吃。”

  车子是傅琇一个人推回来的,傅瑶一见这些东西,眼睛立刻亮了,暗骂自己真笨,怎么没有想到种莲藕。

  莲藕全身都是宝。根是藕,可以做蔬菜吃,可以磨粉,开了花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将荷花入茶。莲子更是美味,而荷叶还能入药入菜。

  “太好了,以后天天都可以吃鱼了,还有莲藕、菱角,”小吃货文德手舞足蹈。

  “矜持点,你都十一岁了。”傅瑶秀眉一皱,出声教训。

  “你刚才不也眼睛睁的大大的,”文德小声嘀咕。

  傅瑶没听到,一撇头,刚好看到她爹回来了。傅权泽现在因为刘百户的嘱托,每天只上半天去工地做苦力,下半天呆在家里,明着说是记录傅瑶这块地的长势,其实是刘百户给了他们一个方便。

  见了这些,傅权泽兴致极高,亲自脱了鞋子,挽起裤脚,将鱼苗撒到水塘里,又下到塘里种起藕来。他是南方人,据他说,小时候也跟着人种过藕。

  “夏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荷塘月色,可以闻到荷花香了。”傅瑶深吸一口气,开心的道。

  王氏的心里很感慨,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荒地,他们在这里生根落户,当时只觉得是人间地狱,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有温暖舒适的房屋,有足够温饱的粮食。

  “以后这里会越来越好的,”傅瑶道。

  **

  傅瑶过完十岁生日后端午节就来临了,这边也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不过这边包粽子不用芦苇叶子。水少,不长芦苇,都是用竹子叶子来包的,吃起来有股竹香。粽子里面当然不可能全是糯米,而是加了很多黄米,毕竟糯米贵而黄米便宜。

  王氏给傅瑶和莎莎两个准备了香囊,是用上次从刘太太那边得来的布料,除了给他们自己留下做衣服,剩下的就做了香囊。见还有多的,就连着给周兰和周雪也各做了一个。

  “端午的时候,甘州那边要举行比武。”傅琇从刘百户那边得了消息。

  这边水少,要说端午的时候赛龙舟,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这里的兵士多,而隔壁的甘州却很富裕,但那边的防御一直是由琼州负责的。所以长久以来甘州一直看不起琼州这边的贫穷,而琼州这边却以护卫他们而自得。

  两个州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互别苗头的,而每年一次的比武大会就正好让他们分个高低。

  刘百户管辖的这一片的人,也要选人过去比试。

  刘百户对这个很重视,他也不想被别的百户所的人给比下来,那样也太没有面子了。所以这段时间都是在忙这个事儿,还让傅琇也做了许多事儿,像登基报名的人,还有记录等等,这百户所这边也要进行筛选。

  “阿爹,我们到时候也可以跟着去看?”文德双眼放亮。

  在儿子面前傅琇依然是板着脸,“对,百户大人已经和我说了,到时候我们全家都可以一起去洪阳县,你们跟着刘太太就行。”

  见傅权泽进来,傅琇的脸色缓和了点,又把这件事说了一遍,临了还说:“阿爹,刘百户说那天让您跟在他身边,甘州的官员很多,到时候可以熟悉一下。”

  “嗯,”傅权泽点点头,“这也是刘百户对我们的优待,以后你要更尽心才是。”

  傅琇颔首。

  他们是没有自由离开琼州的,因为像他们这种有罪的流放犯,除了上面允许以外,都不能离开的太远。朝廷拖家带口的把人流放过来,自然是防止他们逃跑的。而这次,却允许他们全家人去甘州,可见刘百户这人对他们的信任。

  难道是那几次花样子的功劳?不过不光是这个,还应该是爹自己做的好,得了刘百户的信任了,就说那种子浸泡的事儿,傅瑶也就是开始时放在了心里,后来就是她爹在关注和记录了。

  甭管什么原因,只要能出去一趟,那就是个高兴的事儿,总听说甘州很富。这次真的要好好看看,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以后说不准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既然好不容易能去趟甘州,傅瑶自然想到了自己的茶叶蛋和辣白菜,她准备这次也带点过去,到时候拿去酒楼里给那些掌柜的尝尝,说不准就能遇到个想做长期生意的呢!

  端午节前一天下午王氏就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出发,这现在白天的天长,所以也不急着走,等天气慢慢的变凉快了再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傅琇去找刘百户借了马,拉着车,如今快到夏天,也不需要弄上被子什么的,几个人坐在马车上,傅权泽、傅琇在前面赶车,几个妇孺小孩的坐在后面。

  端午节和春节一样,做苦力的人是没有假期的,所以周元建父子和傅瑞傅谦两兄弟仍然留在工地干活。

  傅权泽是刘百户亲自打了招呼的,这才免了几天的苦力。如果傅权泽开口求情的话,周元建几人也是可以休息的,只是他们暂时不想用这个优待,毕竟刘百户的人情不能老用。不过是过个节,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什么热闹的场景没见过,所以他们倒没觉得遗憾。

  方氏和关氏不愿抛头露面,被留在家里看家,毕竟他们家里也还有三瓜两枣的。

  这边还有习俗,那就是当天端午节的时候,是需要在家门口插一只砍好的艾蒿草的,听说能辟邪,这件事情就交给了她们。

  朱氏带着周兰周雪随行,都是自家人,倒也不觉得拘束。

  一路上看见那苞谷杆长的很高,入目都看不到边,风一吹,哗哗作响,朱氏指着这一片苞谷地说道:“这要长棒子了,那些小畜生就要开始进田里去了。”

  傅瑶好奇,问道:“舅母,都有什么东西啊,难道还有野猪和熊?”

  “哈哈,这熊嘛现在肯定是没有了!这玩意儿啊,现在咱们这边人多,它不敢下来,野猪的话那都得设下陷阱,不过那苞谷也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那个就是像刺猬啊,獾这些畜生,喜欢糟践庄稼,还有就是怕蝗虫,这蝗虫来了,那就不得了。听说这蝗虫最喜欢吃那稻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事儿。”

  王氏道:“是有这个事儿,以前京郊那边,蝗虫过境,直接就颗粒无收了,最后还减免了税才让人过的下去,就是那样也有很多卖儿卖女的。”

  王氏记得那一年,府里也买了好几个丫鬟和小厮呢!天灾人祸,最是要不得的。(www.wx.l)

  “还是京里面好啊,有啥灾祸,皇上他老人家立马都知道了,像这个地儿,就是一点儿粮食也没有,等消息传到了京里面,估计大半年都过去了。唉,瞧我,说这个干啥,没有得让人心里不舒坦,明儿个,咱们也好好热闹热闹!”

  到了琼州关隘的时候,傅权泽拿出了刘百户开的证明条给铁甲卫看,这里驻扎着重兵,一是防止他们这些流放的人员逃脱,二是防御边境的胡人。琼州隶属于最边境的地方,旁边几百里处就是胡人的地方,遇上灾荒年代没有吃穿的时候胡人就会跑过来烧杀抢掠,好在这种情况已经几十年不曾出现过了。

  两个时辰后马车就赶到了甘州城。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要塞,经过多次的扩建。虽是傍晚,进出城门的行人和商旅依旧络绎不绝。冉冉升起的太阳,将高耸的城墙和巍峨的城楼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甘州,其实是作为一座要塞存在的,它首先的一个特点就是坚固的青砖城墙,呈正方形,高而且厚。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为一丈八尺。四面分设八个城门,方便进出。城门上设城楼,城墙四角设角楼,都是三层围廊式的建筑,巍峨高耸。

  其实琼州也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设州后就一直作为甘州的屏障,对外抵御边关的侵略,对内,作为犯人的聚集地。

  方方面面来说,琼州跟甘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为什么现在琼州可以和甘州在平等的水平上进行比武对赛,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琼州的兵力越来越强盛,而甘州则是迈向了富庶,在武力方面弱了许多。

  一个重经济,一个重武力,在这个边塞之地,互为依仗。

  城门口排队的人很多,甘州繁华,进出的人口自然就多,傅权泽他们的车马随着人流慢慢进入城内。

  甘州城的街道呈井字形分布,将城内的建筑分隔成规规矩矩的方块。前大街更是城内最繁华的街道,街面很宽,都铺的是青石的地面,两侧是各种铺面,两三层的酒楼就有四五家。

  因为明天就是端午节,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客店也早已住满了。

  傅权泽好不容易找了间客店住下,朱氏带着女儿安顿房间,王氏带着傅瑶准备先去找刘太太,她们在甘州只有两天的自由时间。明天是端午刘太太肯定很忙,趁着现在有时间去说一下也好。

  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了刘太太说的那个地址,是个不大不小的四合院,王氏上前敲了一下门,就有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把门打开,看见傅瑶她们就笑道:“是傅先生的家人吧,快请进,我们太太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

  原来这个地方是刘太太在县城买的一个院子,不过因为刘百户不在这里任职,所以平时就看门的一家子住在这里,这次刘太太过来,本来想安排傅瑶她们也住在这里,只是王氏觉得她们家有男有女的不太方便,就谢绝了。

  那小丫鬟的爹娘也跟着过来了,笑着把他们几个迎进了院子里,“太太去姨太太那边了一趟,等会儿就回来。”

  王氏道:“没事,左右我们也没事!”

  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刘太太就和小丫鬟回来了。

  “刚才去我妹子那里去了,你们别见怪!”刘太太笑道。

  王氏也笑道:“刘太太哪里的话,是我们冒昧了。”

  几人开始聊天,虽然身份不一样,但王氏毕竟是做过尚书府女主人的,对上流社会的人情世故很了解,而她又是从底层人民出来的。所以王氏等于是雅俗共赏,上下皆通。没几下,就跟刘太太聊的难解难分了。

  “对了,这次马当林一家和傅权山一家也跟着过来了。”

  刘太太忽然道,她是见王氏性情和善,不似那种钻营之人,这才说了出来。

  王氏听了不置可否。

  傅瑶低头沉思,端午节比武这样的大事这姜副千户肯定也会来甘州,他们能过来也是正常的事儿,只是不知道是因为李氏送的那个小妾的功劳还是傅微莲的功劳?

  这么久了,自从傅微莲嫁给姜千户的那个傻儿子后就没有消息了,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马当林和李氏两口子现在是刘太太最讨厌的人。可是因为上头有这个姜副千户照应着,也有些存心巴结的人,上赶着和他们交好,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事儿。

  傅瑶一家子能不和他们牵扯就不和他们牵扯。

  眼看到了午饭的时候,刘太太自然留她们吃饭,王氏知道刘太太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性格,很爽快的应了。这边的饭菜果然比琼州好了很多,就连不常见的海鲜都吃到了,可见刘太太是用了心的。

  回去的时候还早,见街道两旁也很热闹,傅瑶就想去逛逛。

  “去客店叫上文康文德他们再去吧!”王氏年纪大了,不喜欢这些热闹,但是也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逛。

  “好吧!”傅瑶当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单独上街,乖巧的应了。

  谁知回到客店的时候傅琇早就带着文康文德出去了,还是周兰好,一直等着她,傅瑶撅着嘴跟王氏撒娇了一通,这才获准跟周兰一起出去逛街。

  主要是因为现在是白天,甘州的治安听说也挺好的,王氏才勉强应允。

  傅瑶又把自己想找酒楼寄卖茶叶蛋和辣白菜的想法说了,王氏犹豫了,“五娘,还是算了吧!咱们在琼州卖卖就可以了,你一个小女孩抛头露面的谈生意不好。”她主要是怕傅瑶受欺负。

  “阿娘,我就是去问问,到时候真正赶车,几个妇孺小孩的坐在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