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遇血衣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继恩就等着这句话,笑嘻嘻地收回了碎银子。

  回到正题上,李继恩收起脸上的笑容,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新华朝看似国泰民安,实际上内忧外患。西夏李元昊不断发动战争,辽人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倭寇虽然前些日子被剿灭了,东瀛竟以此作借口,说我新华侵犯国境,滥杀倭人,要我们赔偿一万两白银,否则联合大辽发动战争。”

  李继恩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我这个两江总督看着风光,实际上责任重大,前任总督就是因为无法完成上头下发的任务,才提前告老还乡的。江南富饶,打仗的军饷军粮都靠这供养,这些年百姓已经不堪重负,再加税赋是不可能的了,可不加又怎么可能凑得上,上头要的数目。”

  李继恩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还没有正式上任就遇到了极为棘手的问题。

  陈清凡在凉亭里缓步走着,在历朝历代里,这都是政治难题,稍微处理不当,就会闹出百姓暴乱,起义造反的举动来。每当这时候,朝廷总是派兵镇压,越镇压越反,越反越民不聊生,到头来断送的只会是社稷江山。

  陈清凡眉头紧锁,手托着下巴冥思苦想半天,

  李继恩紧盯着来回踱步的陈清凡,大气也不敢喘,生怕自己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打乱了他的思绪。

  “有了!”

  陈清凡眼前一亮,打了个响指,对着李继恩说道:“这些年来,我们新华军在前方浴血奋战,大理却躲在南陲坐享其成,是不是应该交点保护费了。”

  陈清凡嘿嘿笑道:“李大人可以向朝廷上报,新华大理联盟,我们出力,大理出钱,共抗西夏大军。”

  李继恩想了想,摇头说道:“这样可行吗?一来西夏从来没有进犯过大理,大理没有理由与我们新华结盟呀?二来就算结盟,要大理出钱,大理也不可能会接受的。”

  陈清凡分析道:“大理兵弱,又和新华一衣带水,如果新华兵败,大理也保不住,这个道理大理段家不可能不知道。只想要保住国家,又不想付出点代价,这样的好事也该到尽头了。我相信大理皇帝是要钱还是要国,他比谁都更懂得选择!”

  如果大理愿意出钱,军饷不足确实能缓解不少。军饷的问题解决了,粮草也得另外再想想法子。

  李继恩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陈清凡,期待他能找到解决之道。

  陈清凡拿起桌上已经放凉的茶一饮而尽,接着说道:“至于粮草,那就得从减免税赋开始了。只有减轻税赋才能调动种粮的积极性,也才会有更多的粮食供朝廷征用。”

  李继恩有些犯晕,弄不懂陈清凡的意思,只得问:“本来就不够,现在还减轻,那不是缺得更严重?”

  陈清凡摇了摇头:“李大人就不懂了,表面上看是少了,实际上是多了很多,只不过这些粮食都跑到了市场上而已。”

  看着李继恩一头雾水的模样,陈清凡也不再卖关子,解释道:“朝廷减轻了税赋,鼓励种粮,那么百姓就自然选择多种粮食来增加收入。这些卖到了市场上的粮食,只要略施小手段,就又回到了朝廷手中。百姓高兴,你也能完成任务,何乐不为呢。”

  “哎呀,清凡小哥,快快教我怎么略施手段!”李继恩兴奋的险些摔倒,拉着陈清凡的手,死死地不松开。

  陈清凡挣脱不开,只得由着李继恩拉着自己:“地方上的士族富贾不少,这些年来个个肥得流油,只要朝廷下旨,征收士族富贾的个人所得税收,那么。。。。。。”

  李继恩阻止陈清凡继续再说下去:“这个万万使不得,地方士族势力庞大,得罪不起。何况这牵扯到的可是成千上万的士族,多收税收会引起他们的一致反抗。到时要是他们一起造反,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陈清凡笑着道:“你听我说完,个人所得税如果不想上交也是可以的,只要把名下的田地登记在册,将收上来的租金划成等额的粮食就能抵税。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来只不过是减少了他们的部分收入,影响并不大。二来也鼓励了耕种,只要佃农多种,那么根本不影响他们的利益,省得这些士族富贾宁愿地空着,也不愿租出去。”

  陈清凡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倘若这样还不行的话,那么就只得委屈他们上市面上收购粮食,再依法充公了。”

  “妙哉,妙哉!”李继恩兴奋得满面通红,对陈清凡佩服得五体投地:“清凡小哥明为敛财,实为粮食的这招果然绝妙!我半生为官,也比不上清凡小哥你的政治手段,真是惭愧惭愧!”

  陈清凡根本不吃李继恩的这一套:“哼,用不着说好话,你欠我的五百两银子可记得要还上。要是还不上,别怪我拿你的女儿来抵债!”

  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谁知道李老头竟然当真了,一脸严肃地道:“这个主意好!只要梦兰同意,我是举双手赞同的!”凭着陈清凡在官场上的权谋智慧,还和二皇子关系匪浅,将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如果有这么个女婿,相信有一天,地方士族势力庞大,得罪不起。何况这牵扯到的可是成千上万的士族,多收税收会引起他们的一致反抗。到时要是他们一起造反,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