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结婚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绞脸前的扑粉,绞脸后的润滑,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王桂花绞过脸后,往镜前一站,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面部光滑红润,有些光彩照人了。这是我吗?王桂花不由得往镜子中多看了几眼。但两个绞娘还在,她不得不离开了镜子,羞红了脸坐回到凳子上。可镜子中的那个倩影,仍让她心里美滋滋的。

  披上了红盖头,王桂花就只能规规矩矩的端坐在那里了。这时,她内心中既喜悦,又焦急,盼望着迎亲队伍能早一点的到来。

  唢呐声由远而近,迎新的队伍终于到了。王桂花想掀掉盖头,站起来看看。可这不行,绞娘早已叮嘱过了,盖头不能随意揭,要揭也只能是新郎官来揭。

  王桂花按捺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了,就想早一点见到刘伟达。

  一个大竹匾,放在了新娘子出门后必经的地方。竹匾的前后,已事先撒了两道草木灰。王桂花由娘家人从屋子中背了出来,这叫送亲。在第一道草木灰旁娘家人将王桂花从背上放了下来,稍作了停留,新娘子自行跨过第一道草木灰,站在了竹匾当中。

  这是在等待祝福。这时,伴娘往新娘子的身上撒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今后生活红红火火,圆圆满满,早生贵子。

  这些撒出去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从新娘子的身上滚落下来,落在竹匾中,一阵叮叮咣咣响过之后,红的,白的,散落在竹匾当中,赏心悦目。

  待新娘子自己跨过了第二道草木灰线,这时,唢呐声突然响起,接着鞭炮齐鸣,娘家人再次背起了新娘,象征性的再送上一程。

  这叫依依不舍。背累了的娘家人,气喘嘘嘘的放下了新娘后,娘家在这场婚事中的任务就结束了。接下来,所有的事就是迎亲队伍的事了,或者说是婆家的事了。

  拎马桶的,抬被单的,撒喜糖的,敬香烟的,放鞭炮的,早有人各司了其职。大部分人则是跟在队伍的后面,图的是喜庆和热闹。

  要是路近,新娘就步行,路远的话,则坐船。

  沿途当中,总有喜欢看热闹的人,三五成群的站在路旁,等着迎亲队伍的到来,然后交头接耳的会议论一番。大方的人家,早就主动的走上前来,敬烟,送喜糖。要是小气的不合常理,总会有抬杠的人主动跑上前来串喜,不拿出多少烟,多少糖,就不会放行。

  这是习俗,主人家奈何不得,一番讨价还价过后,迎亲的队伍才得以前行。

  一路上,只要是过村过桥,唢呐声,鞭炮声,不绝于耳。

  男方中推出的几个德高望重的族人,早就迎候在村口,待接亲的队伍一到,立即点起鞭炮,接待新亲。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很多人不得不捂上耳朵。和迎亲队伍一同到来的唢呐手,更是鼓足了腮帮,用尽了内力,吹出的曲子,十分的欢快和喜庆……

  这是婚礼的高潮,村口聚拢来很多人,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这是要吃喜。这时,婆家大把的往人群中撒糖,撒花生……一阵热闹的哄抢过后,要是有的小孩没有抢到,婆家不是往这个小孩手中塞上几颗糖,就是再一次往人群中撒糖撒花生。

  通常的情况,男方家还是再次撒糖撤花生,图的是热闹。

  新娘必须由男方家背着回家,这表示对新娘子及对她娘家的尊重。

  祖美娟家的门前,早已准备好了一个陶瓷的钵子,里面生了火。在婆家背起她之前,王桂花要迅速的跨过这生了火的钵子。

  这是为了驱除新娘一路上可能沾到的晦气,也寓意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新娘被送进了洞房,唢呐再次欢快的响起,鞭炮声声,一番热闹过后,流水席就端了出来。

  这场面有些大,四五桌酒席,在露天一字排开。首席当然是王桂花的娘家人,作陪的也必须是德高望重的婆家族人。

  这一番海吃胡喝,有的人当场就醉了。有的还好,蜷缩在一旁,默不做声。有的就麻烦了,借酒闹事。这时就必须有拿的住他的人,将他撵走,下一个五桌酒还等着开呢。

  厨房里热火朝天,端菜的跑出跑进,这几十桌流水席,从中午一直要吃到晚上的十点钟,才会曲终人散。

  说这是传统的婚礼,其实远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不说别的,花娇就没有一顶。

  祖美凤心里美滋滋的,这是她第一次从这里高高兴兴的回去。儿子接受了她的祝福,虽然没喊她这个娘,甚至连一点感谢的表情都没有,但接受了,就是好事,这表示认可她了……但她想错了,而且确实是错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