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他要战,那就打!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到了1886年,朱拉隆功按照西方内阁制度建立起了——“格龙”,并取消了原来的内务大臣和军务大臣这二个总理大臣的职务,各部的行政首脑一律称为大臣。到1888年,又把原来的12个部改成10个,将作战部和御玺部降为厅一级的机构。各部都有明确的分工,从而成为一个现代行政组织的雏形。

  取消了封爵搜田的封建制,改为发放薪俸,地方官员统一由中央任命和调动。一套近代化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来了。

  1873年,拉玛五世成立了税务厅,颁发保护税收条例,统一规定全国的税率,严格管理中央各部的税务工作;废除由国家召人包揽的办法,由政f派官员直接收税,从而有效地制止各种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从1888年开始,国王的预算同国家的预算分开,避免了王室成员任意挥霍国家财产。在1882-1892年的10年中,在没有增新税的情况下,国家收入却从850万株(70万英磅)增长到了2200万株(170万英磅)。这么多的财政收入还是在清迈等大片土地暹罗太平军手中的情况下得到的。如果没有压在曼谷北面的太平军,如果没有暹罗特殊的存在意义,英法美虽然对暹罗的支持不会如现在这般的巨大,暹罗的发展速度肯定不如现在如此迅捷,但暹罗的整体发展可能也不会弱到哪里去了。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再加上很多华侨涌入暹罗,暹罗人口从拉玛五世登基时的500多万增加到700万不算清迈府等失地。由于医疗条件改善,暹罗的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多。

  军队方面,暹罗的新军多年前就达到了十万人,现在更超过了十五万人的,被编做五个军,二十个师。还有一支在亚洲国家里只逊‘色’于中日的现代海军。

  而新式军队和现代海军的出现就需要大量的现代化军官,朱拉隆功在丹麦人里舍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批军校,并重点加强了海军。而为了让这些军校招收到足够多的的合格生源,暹罗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巨大发展。暹罗政f对西方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采取宽容态度,并之行创建了一批世俗学校、专‘门’学校,如绘图学校、文官学校、师范学校和医学院等。学校的课程也作了一些改革。拉玛五世还下谕选拔留学生,派往国外学习。到19世纪90年代的时候,平民教育在全国开始形成了热‘潮’。此外,又设立图书馆和博物馆。卫生方面,新建了医院、‘精’神病院和孤儿院,成立了红十字会和卫生局,建设了自来水设施。

  单就西化程度而言,暹罗并不落后于日本。

  朱拉隆功还真切认识到了铁路等现代‘交’通的便易。在暹罗,进入80年代之后,铁路、公路和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使边远的地区和首都曼谷连接了起来,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事业和国防安全建设,使整个国家联结成比较紧密的经济整体,促进了全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朱拉隆功能把一个佛教势力和影响力根深蒂固的国家变成现在的这个模样,刘暹虽然对暹罗有些不屑,却也不能否认朱拉隆功的才华和能力。虽然暹罗的改革也因为欧美国家不停地渗入,让诸多权利握在了外国人手里。比如总顾问和外‘交’政策的顾问是美国人;财政部和海关顾问是英国人;海军顾问是丹麦人;陆军顾问是德国人和瑞典人。其它各部和一些机构也都聘有外国顾问。到如今暹罗政f中的外国顾问竟多达二百多人。他们大权在握,实际上控制了泰国的各个部‘门’。以至于发生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泰国的财政部长,在送别该部外国顾问时问道:“在您离开后,谁来负责部里的工作?”

  刘暹并不惧怕暹罗继续的发展壮大下去。可他担心暹罗再壮大的话,石达开的太平军可能就要兜不住了。后者已经六十有二了。如今盘踞在缅甸、暹罗、万象三国‘交’界的太平军,首府设立在了清迈这座当初攻克的暹罗第二大城市。领军的将领已经看不到当年老人的身影了。

  但是,陈榕、曹大磊、黄鹏飞、曾明、韦达,张琢者、张琢瑷,马桂霖、蓝思成、周贺虎、牛楚群……,从这些一线带兵军官的姓氏上,你依旧能看到他们的来历。

  刘暹可以信得过石达开,信得过陈得才、赖文光、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曹卧虎,信得过马融和、蓝成‘春’、梁成富、蓝朝柱、周绍涌,可他信不过陈榕、曹大磊、黄鹏飞、曾明、韦达,张琢者、张琢瑷,马桂霖、蓝思成、周贺虎、牛楚群……

  如果太平军的威风因为这群小将砸了招牌,中国在西南就要被动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