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人间不平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时间进入三月。wx.l[],访问:.。坤甸码头上,一艘美国籍货船正在蚂蚁搬家一样,向岸上倾吐着货物。这种一千多吨的货轮是迈胜洋行置下的产业,这些年迈胜洋行的发展壮大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来坤甸之前,这艘货轮刚刚将一船的机械、设备运到台湾。刘暹在台湾准备设立一家水泥厂,一家小型兵工厂,一家现代化制糖厂,以及一批蒸汽机,这将用于基隆煤矿和樟脑等产业的现代化改造方面。

  卸完了货物,这艘船来到了钦州湾,在连夜装载了一批货物后驶来了坤甸。

  二百名自愿来坤甸打仗卖命的秦军士兵,以及又一批军火、军需物资,给送到了坤甸,送到了华军手里。

  拉布镇和孟加影城之间的荷印军队至今还依旧顽抗着。库伊特一边派兵阻击华军的主力,另一边在向拉布镇发起猛攻。战争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拉布镇的陷落变得毫无悬念。相反,在拼命下的荷印军猛攻之下,一切还皆有可能。

  华军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一仗不管能否将库伊特部全部吃掉,荷印军的第二次征讨也是结束了。

  梁路义在逐渐着义勇队,这些部队将成为兰芳新政f守备地方的主力军。他现在武器不缺,缺的是人。

  兰芳几十万华人,愿意起来反抗荷兰人的青壮年,到现在已经是刮到底儿了。再想扩大军队数量,‘含’进意志不坚定的‘投降派’就是必须的了。

  梁路义在韦昌俊领兵偷袭拉布镇之前,就与他有过商定。如果战局不顺,必要时刻就发布征兵令。强令各地方青壮参军入伍。这些人经过短时间突击训练后,就分散填进先前的各整团之中,或是充进义勇队。只要不全以这些人为兵源编练成建制部队,影响力还不至于立竿见影。

  所以现在,这道兰芳历史上第一道征兵令。就张贴去了。

  全兰芳领地范围内征兵五千人,只可多不可少。

  吴华清这几天心情都有些紧张,自己刚刚适应了戴燕守备的位子,坤甸那儿就派下来了一项苦差事。

  八百兵额,在戴燕哪里招的来啊!?

  放在三十年前绝对可以。当年的戴燕王国,鼎盛时有华人愈十万。可是三十年前的一场大变‘乱’。吴家的戴燕国王变成了甲必丹不说,当地的华人在荷兰人和土著的夹攻杀戮之下,或死或逃,最后十不存一。现在三十年的将养,整个戴燕的华人也不过两万余人。八百人。真的太多了。

  当初罗芳伯在建立兰芳大总制的同时,婆罗洲上不仅有和顺公司跟兰芳你争我夺,几年后的一个人也在戴燕建立起了第一个婆罗洲华人世袭的王国——戴燕。

  此人就是吴华清的曾祖父,吴元盛。广东嘉应州梅县人,跟罗芳伯一样,也是乾隆中期迁居到婆罗洲的。并且依靠自身能力很快就在当地创建了颇具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当地的华人首领。

  罗芳伯刚来只是就是吴元盛手下的小弟,可是后来罗芳伯的威望渐渐超过了吴元盛。并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转而成为了罗芳伯的下属。乾隆四十二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大总制,吴元盛被罗芳伯派驻到坤甸北部的戴燕地区。当时的戴燕王凶残暴虐,治下土人都极怨恨他,吴元盛借机杀死了戴燕王,被当地土人拥戴为戴燕国国王。

  吴元盛病逝,其子年幼。由其妻袭位为‘女’王。抵到其子吴德奎时代,整个戴燕国都甚是安稳的。华人土著相处很是融洽。但是到了吴华清的老爹吴广淮当政的时候。此人才敢泛缺,戴燕外部又有荷兰人的挑拨。国内土华矛盾骤然加剧,最后一场叛‘乱’毁掉了吴家的大半基业。虽然最后吴家依旧掌控住了戴燕地区,但是戴燕本身已经变成了兰芳甲太的治下。吴家人头上的王冠也变成了荷兰人赐予的甲必丹。

  时到梁路义、韦昌俊拨‘乱’反正,吴华清第一时间对坤甸表示了臣服。转身一变成为了兰芳领地下的戴燕守备。

  这里的经济相对富足。农田一年三熟,吃饱肚子是轻轻松松的。所以俗话说得好,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坤甸发布的征兵令上,给的军饷虽然很具‘诱’‘惑’力,可是对于环境富庶的戴燕来说,这股‘诱’‘惑’力还‘诱’‘惑’不来八百个新兵。

  兼之,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批不忘血仇的人已经投奔了坤甸,这兵源就已经被砍去了一大部分。而且当年的杀戮才过去三十多年,两代人都不到的时间,这里的华人以及那些被牢牢控制的土著,固然是不抗拒燕王凶残暴虐,治下土人都极怨恨他,吴元盛借机杀死了戴燕王,被当地土人拥戴为戴燕国国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