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暗流涌动第十五回景龙观韦坚出招 兴庆殿永王上奏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隆基看罢折子,丢在一边,直直地看着永王,许久没有说话,永王心里一惊,怕皇上责怪于他,自己在父皇心里的良好形象一朝崩塌,但是他又想,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去年已经加冠,太宗皇帝这个年龄已经带着兵将逐鹿中原了,自己终究要长大,不能在父皇心里老是一个孩子。他慢慢平静下来,等着皇上问话。

  李隆基道:“朕不明白,赵奉章的奏折不到御史台,不到左相右相那儿,怎么到了你手里,你是从来不关心政事的。”

  永王听了,慢慢说道:“父皇可能忘了,儿子是领荆州大都督,咸宁太守的奏折理应先交到儿子手里。”

  杨隆基听了,脸上和缓了许多:“哦,对了,你是荆州大都督,朕差点忘了,咸宁是你的属下。”说着,他又拾起奏折,重新看了一遍,然后再次丢在地上,说:“这个赵奉章朕想不起来了,倒要见见他本人才好,高力士,让尚书省传旨,着赵奉章进京,朕要当面看看这个胆大包天的赵奉章是何方神圣,他竟然罗列了右相二十四条罪状,朕现在看看不过都是猜测、揣摩、歪曲、捏造,没有一条是有真凭实据的,不过,他既然上了奏折,还动用了永王,说明他还是用了一番心思的,让他来京。”

  高力士忙应声:“是”。转身去尚书省传达皇上的谕旨。

  李隆基看高力士走远了,才对永王说:“时光真快,你都十九了,要说也不小了,朕像你这样大的时候,胆可是比你大多了。生在帝王家,说不关心朝局,那是骗人的,朕想说的是,你是朕最疼爱的儿子,你要学会如何做事,你的母妃离世早,朕忙于国事,也没好好了教导你,今日之事,朕不怪你,但是,回去好好想想,是不是有哪些事做得不够稳重。”

  永王见皇上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倒是开导他今日之事有什么地方做得不稳,那就是责怪自己做事莽撞了,自己只想着替地方太守、又是自己属下呈报奏折,没有哪里做错了。太子交给他奏折的时候,他内心十分兴奋,早就想为国做一些事,为父皇尽一些心,这个李林甫专横跋扈,自己早就看不惯了,有此机会为国效力,虽不是在沙场冲锋陷阵,也算是出了一把力。现在,好的那点自信的雄心让皇上几句话打发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惶恐和疑虑。

  他问道:“陛下开导的是,儿子哪敢与陛下相比,陛下像儿子这个年龄,已经能力挽狂澜,儿子还差得远呢,就是今日之事,儿子可能有些莽撞,但是,儿子想为国尽忠的心是纯正的。”

  李隆基听他话里有话,微微一笑:“朕明说了吧,咱们父子不用绕圈子。你今日定是受人所托,不应该是赵奉章的奏折逐级到了你的手上,你刚才告诉朕,说奏折初二就到了你府上,你几天来没睡一个好觉,朕看了,如果是这样,这份奏折封面上应该有咸宁府的印签,这是最起码的常识,赵奉章虽是地方官,他不能直接上奏,你是他的上司,府到州,应该有荆州的收讫印签,州再报到你这里,也应该有他们的呈报印签,现在如此完好,一个签都没有,赵奉章应该是直接递到京城,你说说朕说得对吗?”

  永王听了心里一动,自己真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太子交给他时,只是嘱咐他不要害怕,他是邻荆州大都督,咸宁太守上书,应由他来接收。没想到递一份奏折,还有这么多周折。

  永王不敢说话。

  李隆基道:“你不说朕也明白,朕只是想说,做事多动动脑子。也是咱父子平时交谈少,朕对你们兄弟最有愧于心的就是你了,因此也最疼爱你。寿王册了妃,你的妃子也该考虑考虑了,朕忙不开,高力士,记下,让太子妃韦氏多多操心此事。这事不提了,就如一阵风刮跑了,不要有什么顾虑,对与错,对咱们皇家来说,没有明显的区别。朕也听了一些你的好的传言,听说你这些日子很有长进,和文人们打成一片,朕很欣慰,我大唐虽以武定天下,但是,太宗讲求以文治天下,才有了贞观之治,朕登基以来,也讲以文治国,才有了开元盛世,多与他们交往。赵奉章这样的人,就不要交了,说起来,他也是个可怜的人,为人作嫁衣罢了。永王,你也回去吧,平常没事,多到东宫走动,你从小在李亨那儿长大,太子妃就像你的母亲一样,把你抚养长大,你要多去,让她多操心一下你的婚事也是她份内的事。多向大臣们学习,他们才是学富五车的人。”

  永王告退。

  高力士传旨回来了,正迎着永王出宫,永王忙向高力士问安,高力士平时对永王很不错,小声说:“永王殿下,老奴今儿多一次嘴,这朝里朝外,皇上有多少眼睛,你知道吗?右相有多少眼睛你知道吗?就连老奴也不敢这样直接,你这上了一道折子,怕是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头落地了!”

  高力士叹了一口气,进了殿里。

  永王听了,呆在那儿,久久才起身回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