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暗流涌动第十四回李隆基敲打王鉷 李林甫试探杨钊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过了三天,杨钊仍在殿内侍侯,李隆基很奇怪,自己明明已经任命了杨钊的户部度支郞中,虽是从五品的小京官,却掌握着大唐的财源,是一个不错的职位,难道杨钊看不上,还是有什么想法?他问道:“冬至已经过了许多时日,怎么还没有去户部上任?”

  杨钊听了苦笑道:“回陛下,冬至第二天,吏部那边差人叫了臣去,苗、宋二位侍郎和一众主事、郞中充当了注官,对臣进行三注三唱,那日之后,再无下文,说是让臣候着,臣在家中也无事可做,不如进宫侍候陛下,毕竟这边差事也没有交割。”

  李隆基愣了一下,三注三唱早就有之,唐以来主要针对六品以下官员的初选,说到底,就是对官员进行一次归基本的考核,完善一下吏部的基础文书而已,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五品以上,以名上而听制授;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这虽是大唐选官必要的程序,但是,通典修订以来,六品以下按这个执行,五品以上从未有过。杨钊是皇上从节度判官拔擢的官员,怎么还用上了三注三唱?

  李隆基想了一会,瞅瞅高力士问道:“你说说,吏部苗晋卿、宋遥这是要唱那一出?”

  高力士早就明白了里面的玄机,但是他不想把矛盾扯到李林甫身上,谁知道这殿里的内侍们哪一个是李林甫的眼线,上一次皇甫惟明献俘时,殿里只留了两个内侍,消息竟然传了出去,因此他小心说道:“陛下,老奴觉得是否召苗、宋二人来问一问,或许他们具体办事的官员,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李隆基冷笑一声:“朕看你也糊涂了,孩子哭了找他娘,这点道理都不懂?吏部这两个侍郎无非是小卒子罢了,关键要看宰相的脸子行事,两个宰相一个迂直无机,一个老谋深算,都不让朕省心,朕就想找一个忠心耿耿又精通政务的人,杨慎矜,王鉷,韦坚,裴宽、韦陟,陈希烈等,哪个能符合?”

  高力士听了这话,心里一惊,明白皇上一定对宰相有了成见,但是这话他如何敢回答,只是含糊地说:“陛下,请不要生气,以老臣之见,右相领着吏部,定有所考虑,他一向处事周到端方,何不召他来听听他的想法?”

  李隆基冷笑道:“你还是糊涂,这是谁的天下,是朕的,不是他李林甫的,朕任命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也要经过他点头?实话给你说,那天太子建议起用杨钊,朕也是吃了一惊,但是,今天朕明白了,太子是好意,他是想着平衡,他知道杨钊是个人才,说他没有私心,谁也不信,他是想拉拢杨钊,但是,杨钊是朕的人,谁能拉拢走?太子,李林甫?都不行,杨钊,你说,太子,李林甫拉你,你去吗?”

  杨钊忙跪下磕头:“陛下,臣一无门荫,二非正途,臣能在陛下左右侍候,全是陛下的恩典,臣不知道太子,不知道右相,只知道凡事听陛下的,陛下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陛下不让做,臣就不会越雷池一步。”

  李隆基赞许地笑了:“这才对,说明你杨钊是明白人,李林甫也明白人,太子是明白人,朕也是明白人,大家都是明白人,这世上哪有傻子!朕才不召他们来,来了有何用,无非是一大堆理由罢了,朕不想听。”

  “太子很聪明,右相也聪明,朕就等着他们做,杨钊,你哪儿也不去,就在宫里待着,朕还就说了,这个度支郞还就非你莫属了,朕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收场。”皇上正在气头上,不停地发着牢骚,内侍禀报:“御史大夫王鉷有事禀报皇上。”

  李隆基一指手:“好!怎么样?不用朕出手,自有跑腿的,他是右相的腿,听说右相养了两只狗,一条腿,现在腿自己走来了,宣他进来。”

  王鉷从殿外进来磕头,说道:“陛下,臣兼着户口色役使,冬至以来,臣夜不思寐,想了一个开源节流的法子,不知是否可行,臣写了一个奏折,请皇上御览。”说着,两手举了一份奏折,高力士接了过来。

  李隆基明白这是他的借口,要不然怎么进殿呢,你不急着说明来意,朕也不急。翻着看了看,微微一笑说:“好,冬至以来,朕收了不少有见识的奏折,我大唐大有人才,很多臣子实在是宰相之才,虽说现在不在相位,他们的眼光可是不比宰相们差。比如王鉷吧,这个建议就很有道理,你是色役使,说的是色役的事,不越矩,很有分寸,更有见识,将百姓色役以钱物取代,既让一些冒充色役的百姓不再冒充,也增加了朝廷财赋,很好,交户部整理,然后咱们一齐讨论实行,大家如果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办不了的事,大唐盛世可以传绪万年。朕就怪了,在位的不思其位,不在位的,想出的办法个个是治国良策,都是宰相之才,杨慎矜、韦坚、王鉷,裴宽、韦陟,哪个不能做宰相?”

  王鉷听了,如六月天吃一了块冰一样舒坦,皇上说了这些话,似乎意有所指,左相、右相不太让皇上满意,听这话音也是明白了,自己离宰相可是一步之遥,那天冬至朝会,让表叔杨慎矜在百官面前露了脸,皇上对他颇为赞许,这几天,作为色役使的他一直非常着急,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建议,皇上会怎么看,现在这个建议是右相代拟的,不想皇上竟大为称赞,心里对右相佩服之至。想到右相,想起右相嘱咐的一件事,寻思如何开口。

  王鉷说道:“陛下,如果按太府卿等人的建议执行,天宝以来的朝廷财赋紧张局面会很快过去,臣很有信心。”

  李隆基见他还是不说来意,自己也和他慢慢扯:“是啊,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朕相信会很快好转。不过,作为臣子,要日夜想着替朕分忧,而不是在后边掣肘、使绊子。”

  王鉷听出emsp; 李隆基明白这是他的借口,要不然怎么进殿呢,你不急着说明来意,朕也不急。翻着看了看,微微一笑说:“好,冬至以来,朕收了不少有见识的奏折,我大唐大有人才,很多臣子实在是宰相之才,虽说现在不在相位,他们的眼光可是不比宰相们差。比如王鉷吧,这个建议就很有道理,你是色役使,说的是色役的事,不越矩,很有分寸,更有见识,将百姓色役以钱物取代,既让一些冒充色役的百姓不再冒充,也增加了朝廷财赋,很好,交户部整理,然后咱们一齐讨论实行,大家如果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办不了的事,大唐盛世可以传绪万年。朕就怪了,在位的不思其位,不在位的,想出的办法个个是治国良策,都是宰相之才,杨慎矜、韦坚、王鉷,裴宽、韦陟,哪个不能做宰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