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暗流涌动第五回勤政殿宰相剧论 尚书省太监息争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勤政务本楼里香烟缭绕。因为不是朝日,李隆基专门让高力士召见了两个宰相,一个门下侍郎来到此殿,以便于君臣议事。

  之所以选了这个日子,而不是在朝堂上讨论,是因为对杨玉环许过的誓言,李隆基心里早已有了成算。自己安排杨玉环历时五年在太真观为太后祈福,就是为了避开那帮言官的聒噪,让这件事先冷下来。

  自己猜度差不多了,前些日子又重新给寿王册封了妃子,对天下臣民,对寿王已经有了交待,不就是一个妃子吗?父皇还能委屈了你!

  现在五年过去了,这件事对自己、对太真都应该有个结果,想想自己已近花甲,自古长寿帝王人生几何?自己灭了韦后,开创大唐盛世,如今已近暮年,还不能享几天福?你们口口声声对朕尊重,对朕关心,武惠妃已死多年,后宫佳丽三千,哪有一个如玉环一样的人儿?

  不过这话还需要大臣们主动站出来讲,他,作为一国之君,要有自己的体面,总不能一开始就冲到前台,摇旗呐喊要给杨玉环册封贵妃,万一发生了意外,可就没有一点退路了。

  因此,他专门选了这个日子,宣了两个李林甫、李适之,外加一个门下侍郎陈希烈一起到了勤政务本殿,对册封之事先小范围制造一点舆论,看看风向如何。这次李隆基没有让礼部尚书韦陟参加,那些大臣都是看这两位宰相而行事的,人太多了不好,再加上韦陟性子太直,一个李适之够麻烦了,两个万一一唱一和,怎么收拾?

  对这事,李隆基在心里已经分析了好几次:李适之是个迂直的人,说话向来直接,应该不会明确支持,甚至会激烈反对。但是,他是左相,不让他参加,他身后还有一帮人,甚至还有一个态度不明朗的太子在后,这帮势力不可小觑。

  右相李林甫应该会坚决支持,再叫上陈希烈,这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向唯李林甫马首是瞻。今天就要出现一个以多对少的局面,让李适之迎难而退,只要拿下李适之,一切都好办了。

  李隆基暗自得意、满面笑容地看着御座下边坐着的三个大臣说:“今日不是朝日,朕想着你们手头也不是太忙,召来向你们来说一桩奇事,昨日朕遣了高力士去太真观,正赶上太真娘子为太后祈福完毕,谁也没料到,供桌上的一张青词黄绢竟慢慢飘出观门,朝天飞去。等高力士等从殿内追出来,那黄绢在天上只剩下一点模糊的影子,高力士仔细看了,天上慢慢出现了太后的金身,竟和挂在太真观里的那幅真容一模一样。你们三个经多识广、学富五车,说说看,这是什么祥瑞?”

  李林甫知道皇帝必有所指,这只不过是先施放的一个烟幕弹,忙道:“这真是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祥瑞,臣的直觉是太真娘子日日虔诚为太后祈福,如今已有五年之久,定是感动了太上玄元皇帝,那青词黄绢莫不是上天引导太后升仙的勅书也未可知。臣仅仅是千牛直长出身,对这学问二字实在平常,弄獐之庆让左相嘲讽了许多年,李适之大人今人称为酒中八仙,既然能当起一仙字,定对玄教研究精深,何不听听左相如何讲?”

  这是把话题先定下来,就是讨论杨太真的事情,先让李适之有个思想准备,猫玩老鼠----悠着来!

  李隆基正中下怀,李林甫开了头,看李适之如何接招,待他发完牢骚,这是意料中的事,再让李林甫收回来,实在不行,让陈希烈敲敲边鼓,大局可定矣。

  他看看李适之,示意他说几句。李适之对杨太真和皇上的事情岂能不知,也知道自己抗不过去,大唐皇族一向有胡人习气,自己也是太宗后裔,向来对儒家那套伦理纲常不大放在眼里,当年高宗皇帝立了武则天为后,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正好反过来,皇上要立自己的儿媳妇为妃,冥冥之中,可能也是定数。

  他不反对皇上与杨太真来往,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办法呢?但是,要是能阻止立好书为妃,让她一辈子在观中,和皇上也只是暗中来往,岂不更好?

  李适之今天也不急躁,想步步为营,尽量拖住此事。对自己被人家称为酒中八仙一向自诩,听李林甫说起此事,便欣然而语:“右相向来对经学看不上眼,难得今天竟会推崇经学。学问二字,没有几年的苦学,肚中空空,方有弄獐之庆,一点也不意外。我玄元皇帝乃道教始祖,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这也称前汉的黄老之学。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真的事情,先让李适之有个思想准备,猫玩老鼠----悠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