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醉乡楼听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痞女辞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出了魏冰玉父亲那档子事时,先皇才会罚的那么重。、,一方面是因为粮仓中空,不利于社稷安康,另一方面似乎对魏炳坤自说是为了百姓救灾放粮,也有不信任的意思。

  一想到魏炳坤和魏冰玉,傅遥就觉心里一阵痛,现在魏冰玉还是朝廷的通缉犯呢。

  她擦拳磨掌,“皇上既然要查,这事不如交给微臣吧。定能把粮仓查个清清楚楚,绝不使贪官贪污一粒粮。”

  赟启微微一笑,“此事倒也不急,在出京之前朕就派了钦差,专查粮仓的。”原本他还没想到用什么名目,现在却觉该拿赈灾粮仓之事大做文章。

  灾要赈,粮要查,税也要查,一个国家若无钱无粮,穷的叮当响,他这个皇帝做起来也没甚意思了。

  傅遥暗嗤,果然小皇帝藏着一手呢,早安排了钦差。~。却半点声色都不露。弄得她在这里劳心劳力,却原来白瞎了一场。

  她道:“不知这钦差是谁?”

  “是程平。这会儿他多半也快到杭州了。”赟启慢悠悠说着。

  傅遥这才知道,怪不得这一路小皇帝走的不紧不慢,半点不急的。却原来是在等钦差呢。程平身为奉旨钦差,自然要一路鸣锣开道,大显威风,这样走起来肯定比他们慢。

  刚才在屋里洗脚的时候,赟启已经想好了,一方面叫程平查粮救灾,另一方面要傅遥好好的把盐税查出个眉目来。

  食盐是不可逾越的生命底线,是“立国之本”,是“国之命脉”。每年江南之地光盐税报上来的银子就占国库的四成,这笔钱哪怕是少一个百分点就是老大一笔。以前盐税数目对得上对不上他不清楚。转载请注明出处。可是今年从几大盐场那边发过来的出盐数目与国库收上来的税差了一倍还多。就容不得他不管了。

  那么一大批。几千万担的盐,都跑到哪儿去了?

  他把此来的目的都跟傅遥说清楚了,她是从杭州任上调上去的。后来在西北也做过官,逊国几个盐场她也曾去过一二个。应该多少了解些内情。

  傅遥被他问起此事时颇觉头疼,南方几地最不好查的就是盐,南方的盐商富的流油,她就曾见过杭州商会的会长,家里的钱都能堆成金山银山了。、,说起来她在杭州任上就待了一年,当年在任的时候光替先帝整治贪腐了,对于盐之一事并未过问,乍一查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

  各地卖盐都是有盐引的。每年各省开出去的盐引数量都是要上报朝廷的。风之灵韵%这其中若想捣鬼并不容易,可若真捣了鬼,那必然是一只大鬼,牵连甚广。

  她问道:“皇上打算如何?”

  “你明日先陪朕去盐铺转转,等程平来了再说吧。”

  “遵旨。”低着头走出屋,总觉得皇上的目光放在她头上,眼神古怪之极。

  回到房里照镜子才发现,发髻挽的太松,不知何时已经散下来。那披头的模样媚态横生,也难怪半个多时辰,皇上一直盯着她。

  心里有些发虚。也不知这丫的到底有没有瞅出什么。

  ※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赟启就带着几个人出门了。

  其实这个时节看盐铺真不是好时机,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哪有什么心情吃盐?

  在街上转了一圈,市井虽不至于萧条不堪,却也有不少商家关了铺门,倒是粮店门前是最热闹的,排队等着买米的人。已经从这条街排到对面的街道了。

  赟启拦着几个人询问米价,那些人都摇摇头。“什么米价,那是卖金子呢。一斗三百文还不给够。”

  赟启对钱一向没有概念的,也不知是贵是便宜,但傅遥却知道,这价格比往常贵了十倍不止。

  那人又道:“这还是现在的价,再过几天就是这个价钱也不好买了。”说着叹着口气走远了。

  他们到了店铺,就这一会儿功夫,门口已经挂出牌子,涨了五十文,许多百姓鼓噪起来,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的小子站出来,喝道:“爱买不买,今天这个价,明天就涨到四百文。”

  老百姓都怒骂奸商无良,要砸了米铺,小胡子一见不好,慌忙叫人把铺子关门了。

  这一切发生的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买不到米的百姓喊爹叫娘,有人气得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

  赟启看到这儿。~。不由咬了咬牙,“这帮无良商人,居然发灾难财。”

&ems;在街上转了一圈,市井虽不至于萧条不堪,却也有不少商家关了铺门,倒是粮店门前是最热闹的,排队等着买米的人。已经从这条街排到对面的街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