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大周王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曹彬此举很有儒将风度,用意自然是为了给李煜保留一份脸面。实际上,赵匡胤此次命曹彬挂帅南征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南唐向来富庶,一旦城破国灭,军队必然会趁机大肆劫掠。

  赵匡胤很清楚,在宋军所有将领中,唯一能在战后将局面控制住的,就只有曹彬一人而已。

  正因如此,赵匡胤在出征之前,特地当着所有南征将领的面。赐给曹彬一把尚方宝剑,特许他享有“自副将以下,先斩后奏”的权力。

  这种权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自古以来。皇帝为防止前军主将作乱,往往会赐给副将很大的权力,使他能够对主将加以制衡,很少会专任一人用事,所以当赵匡胤此话出口。南征诸将自潘美以下无不骇然变色。

  不过曹彬也确实没有辜负赵匡胤的期望,为维护南唐的战后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在宋军对金陵起总攻前,曹彬突然宣称自己身患重病,不再理事,他是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宋军诸将自然要过来探病,里里外外聚了一大堆,纷纷祝愿他能早日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而曹彬却躺在床上不肯起来,对诸将说道:“我这个病是心理上的疾病。并非是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任何药物对我都没有疗效,如果你们想让我重获健康,就誓在破城之后绝不妄杀一人,我马上就可以痊愈。

  如果不肯这个誓,那就等着给我开追悼会吧!”诸将听完只好一起焚香起誓,都保证在破城后绝不滥杀无辜,所以当金陵被攻破之后,民间几乎就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曹彬对李煜也是十分优待,不但没有接受他的参拜。反而派出上千士兵替他把守宫门,不久又亲自找到李煜,对他温慰有加,而且还很有人情味地对他说道:“归朝后俸禄有限。而国主费用日广,所以还是应该抓紧时间,多装些财物带去,等一旦登记入册,那就一物不能再取了。”

  李煜一听还有这种待遇,就更加不想寻死了。于是立即折返宫中收拾财物。曹彬的这一举动,让手下将领极为不满,纷纷对他表示,既然已经抓到活的了,怎么还能放他回宫呢?万一李煜要是在宫中自尽,又有谁能负起这个责任?曹彬回答道:“李煜素来不能决断,既然已经出降了,怎么还能自尽呢?”

  诸将仍不放心,与他激烈抗辩,曹彬却始终微笑不语,反倒派出一队士兵入宫帮李煜运转财物。后来李煜果然不肯去死,还满满地装了一百多箱黄金,准备带往大梁。

  第二天,曹彬又亲自选出建卒五百人,帮李煜搬运黄金。其间有一士兵负笼而倒,曹彬当场将其斩杀,其余士兵不敢怠慢,把这批黄金丝毫无损地装上了船。

  其后,南唐后主李煜也率小周后及宗亲近侍登上船只,起锚船,冒雨渡江。行至中流,李煜忍不住回望金陵,泪眼朦胧中,故国山河已成模糊一片。

  李煜顿觉心如刀绞,在这感慨万千之际,他满怀伤情赋诗一:“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愁坐细思量。”此诗吟罢,船内已是哭声一片。

  南唐就这么亡了,全境十九州、三军、一百零八县、六十五万户人口尽数并入大宋版图,这对于南唐的百姓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但对于李煜而言,却标志着他将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沦落为一个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徒,其转变不亚于是天壤之别。

  开宝九年正月,李煜一行抵达大梁,大宋王朝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仪式。不过,这场仪式并非是为了欢迎李煜的到来,而是大宋王朝为庆祝消灭南方最大一个割据政权所举行的庆功典礼。

  李煜作为这场盛典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身穿白衣,头戴纱帽,在万众瞩目下,步行来到明德门外,向大宋天子赵匡胤叩头请罪。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伏拜再三,赵匡胤始开金口,宣布赦免李煜的罪过,将其封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这一串头衔虽然尊贵,但其中“违命侯”三个字,足以说明李煜的真实身份。

  这里还要简单地介绍一下南唐那些大臣们的下落。江南名士韩熙载,于开宝三年因病去世,他死在南唐灭国之前,有幸躲过此劫,而且享年达到了六十九岁,可称高寿,死后还被李煜追封为宰相,算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

  与韩熙载齐名的江南名士徐铉,刚从大梁返回金陵就遭到了灭国的厄运,紧跟着就被跟李煜一同押解回大梁。这一次,他已不再是使臣的身份,赵匡胤见到他毫不客气,立即怒斥他不该鼓动李煜负隅顽抗,似有怪罪他的意思。

  不过徐铉旦登记入册,那就一物不能再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