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大周王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李煜这么信心的照料之下,娥皇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是就在恢复之际,她最心爱的少子仲宣却突然夭折,消息传来之后,娥皇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以至病情急转直下,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娥皇终年二十九岁,她与李煜恩爱十余年,却在这么样的年纪就离他而去,给李煜造成的打击不言而喻。

  娥皇死后,李煜悲痛万分,亲笔撰写诔文,其中有这样几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知如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

  历历千欢,多多遗致。”可以说是一字一泪,感人肺腑。

  娥皇死前要求要求薄葬,所以李煜也没有大肆张扬,按娥皇生前愿望将她葬于懿陵,并把她生前最钟爱的琵琶陪葬而去,谥娥皇为“昭惠后”,而李煜则自称“鳏夫煜”,拳拳之意,无需言表。

  娥皇死后,李煜的恋爱对象变为了娥皇的小妹妹,史称小周后。小周后比娥皇小十四岁,史载其进宫时。娥皇未死,知道这件事后还很不高兴,并因此而对李煜有所怨怪,甚至“至死。面不外向”。

  不过这种记载的真实性让人怀疑,因为李煜毕竟是一朝天子,完全有权宠幸更多的女子,而且宠幸的又是自己的亲妹妹,不知道娥皇为什么不能理解。

  小周后容貌与娥皇一般美丽。才艺也不相上下,加之年纪尚小,正是天真浪漫之时,李煜对她更为宠爱,曾在苑内群花中建一小亭,罩以红罗,饰以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内置一榻,榻上铺着鸳绮鹤绫。锦簇珠光,生辉焕彩,只是面积狭小,仅可容两人休息。

  在南唐最后一段时间里,李煜时常和小周后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空间里饮酒作乐,日子过得还是非常的温馨浪漫。

  可是,随着宋军在战场上的屡屡获胜,也就注定了李煜这种日子不会过得太久。

  赵匡胤征服南汉之后,在他的南线上就只剩下三个割据政权,一个是仅有两州的福建漳、泉政权。另一个是一直忠于中原的吴越钱氏政权,剩下的就是这个一直都被他当做要对手的江南李煜政权,所以从那时起,赵匡胤消灭南唐的计划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然而。要消灭南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南唐虽说声势已大不如前,但毕竟仍为江南大国,又有长江天堑,不好轻言征服。

  再说南唐自中主李璟以来,就一直都对中原俯称臣。从不敢丝毫违抗,也缺少征讨它的理由。所以赵匡胤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不断地积极备战,并伺机为出兵寻找借口。

  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李煜并非没有察觉,可他似乎除了去讨好赵匡胤以外就什么也不会做了。

  开宝五年(972年)十一月,赵匡胤将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任命为淮南、湖南、岭南和荆南、剑南水6转运使,进行大举用兵的物资运输准备,李煜对此却毫无反应。

  开宝六年(973)四月,赵匡胤以重修天下图经为由,遣使去金陵索取南唐19州地形图,李煜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只好乖乖奉上。

  等到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局势又进一步恶化,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生了。

  原来南唐有个叫做樊若水的举人,因为屡考进士不第,心中非常失望,进而对政府产生出仇恨心理,就有心另谋出路,向北宋投诚。

  当然,樊若水心里十分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人,一没兵将,二没地盘,就是投诚也不可能得到重用,所以他为保日后能够飞黄腾达,就亲自来到长江要隘采石矶做实地勘察,准备为宋军渡江献一良策。

  采石矶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主体为突兀江中的一块巨石,实测面积约为八十公顷,此处江面较窄,水势也相对平缓,十分有利于军队进行大规模渡江。加之采石矶南接芜湖,北连金陵,素有“东南锁钥”之称,历来都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北方军队下江南,十有**会选择从这里渡江。

  樊若水为了能使宋军顺利渡过长江天堑,便伪装成钓鱼人模样,用小船载着长绳,先将一头拴在南岸之上,然后乘船抵达北岸,这样往返数十次,终于将此处江面测得分毫不差,并根据测量出的实际结果,为宋军拟定出一个造浮桥渡江的大胆方案,然后赴大梁向赵匡胤献策。

  此时赵匡胤正为不知该如何渡江而愁,得报之后顿时大喜。立即赐樊若水进士及第,授官为舒州团练推官,并按照他的方案,遣使赴荆、湖地区建造出能够搭建浮桥的大舰和黄、黑龙船数千艘,以备渡江之用。

  到了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七月,赵匡胤已经做好了南征的一切准备工作,唯一欠缺的就是还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但这种事情难不倒他,因为统一全国是个政权,所以从那时起,赵匡胤消灭南唐的计划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