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的时刻】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宇文赞年轻加上见识平庸,对刘昉信以为真,便离开皇宫回家了。为了稳定人心,杨坚首先将刑律进行了修订,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自己又带头节俭,停止了洛阳宫的建设,内外都很高兴。但是杨坚虽然稳定了长安局势,但心腹之患尚在。

  五王在外,这几个人文武双全,大多参加过平齐之战,战功显赫,尤其又擅长诗文,在汉族知识分子中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这是第一威胁。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名将韦孝宽明确表示站在自己这一边。要稳定局势,必须痛下杀手,但如何摆平几个大州,杨坚犹豫不决。

  当天夜里,杨坚命人叫来太史大夫庾季才,关键时刻还得看看天象如何,老天爷是不是同意让我这么做。杨坚问道:我才能平庸,现在担当顾命重任,不知道天时和人事怎么样?虽然庾季才没有明说劝进,但是杨坚已经心知肚明,他默然良久,对庾

  季才说:你说的对啊。回到家,杨坚将同庾季才的对话跟夫人独孤氏一说,独孤氏对夫君道:当前的事,已经是骑虎难下,愿君勉励。杨坚至此暗下决心,纵然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继续前进不回头。

  既然如此,先挑刺吧,借着宇文家这块招牌将那些刺头除掉,在没有发布太上皇帝驾崩消息的时候,杨坚已经以送千金公主出嫁的名义召回宇文招等五王,有消息说五王都已经在回京的路上,因此已经不足为虑。

  当前最大的刺头就是相州总管尉迟迥。尉迟迥在北周诸臣中,年龄长。战功大,关系硬,名望重,杨坚辅政,他一定不服气。老头子坐拥故齐之地,兵精粮足,倘若他登高一呼,关东还不乱了套。如果能调虎离山,匹夫之力足以。

  杨坚心生一计,命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奉诏书到邺城召尉迟迥入京会葬。这是个好借口。皇帝死了,身为皇亲国戚,参加皇帝葬礼是应该的。如果尉迟迥不来,那么他的不臣之心就坐实了。

  如果尉迟迥回朝,相州作为原北齐京畿要地。没有德高望重的大臣镇不住,于是又以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取代尉迟迥,以小司徒叱列长釜(北史作叱列长叉)为相州刺史。

  河南方面,大将军杨素破宇文胄于石济,将宇文胄斩首。说起来,宇文胄也是个苦命孩子,他是宇文导的大哥宇文什肥的儿子,什肥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宇文颢为了救爷爷宇文肱死于袭杀卫可孤的南河之战,从此,宇文什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尽孝。

  宇文泰随贺拔岳入关。宇文导随叔父从军,什肥不忍心把母亲抛下不管,毅然留在晋阳照顾一家老小,谁成想大魏分治,宇文泰横空出世成为事实上的关陇地区最高领袖,如此以来留在晋阳的宇文家族的人遭了秧。东魏大丞相高欢把对宇文泰的怨愤洒在他们身上,宇文家已经成人的男子(史书有记载的有宇文颢子什肥、宇文连子元宝、宇文洛生子菩提等)全部遇害。

  未成年的小孩被送到蚕室变成小太监。宇文胄就是被去了男根的苦命孩子之一。做奴隶的日子不好过,但他挺了下来。一直到宇文护为了母亲归国与齐通好,他才被礼送长安,袭爵邵国公,出为荥州刺史。

  杨坚辅政,尉迟迥起兵,宇文胄认为自己受皇室大恩,有义务为家族事业而战,因此起兵响应相州,不想尉迟迥迅速败亡,自己也为杨素所杀。败在杨素的手里,宇文胄一点也不冤枉,两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杨素美髯飘飘,相貌英武,作为领兵大将,他从未打过败仗,但是,他的统兵之法极其残忍,每次出征先杀几个自己人立威,少者十几个,多者百余人,两军对阵他从不全军一起上,而是把队伍分成多个战斗小队,每队一二百人,第一队冲锋,第二队监军,前边败回阵的全部杀死,然后第二队冲锋,不能取胜再杀,直到胜利为止。与杨素相比,于仲文攻打席毗罗倒是颇费了些周折。

  席毗罗本来是徐州总管府的司录,尉迟迥起兵后,徐州总管源雄拒绝合作,席毗罗只好偷偷离开彭城跑到他的家乡金乡举兵,他的弟弟兖州刺史叉罗响应,席毗罗被尉迟迥封为大将军,他把妻子留在金乡,亲自率大军先夺沛县,准备克日进攻徐州。席毗罗大军远走徐州,金乡空虚,他的妻子就是席毗罗的软肋。

  金乡城,城主徐善净奉命留守,他一刻也不敢马虎,每日亲自巡城检查城防,大将军率军远行,保护好他的妻儿是首要任务。一位自称大将军檀让使者的人来到金乡,通知徐善净檀让大将军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