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逃之夭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独孤信派人捉拿裴宽归案,裴宽辩解道:韦爽走投无路来投奔我,如果我出卖他就是不义,既然因此今日将我问罪,下官心甘情愿。[www.wx.l]独孤信一向对裴宽很欣赏,讲义气的人都值得尊重,便将他保了下来。

  河阴大战后独孤信跟着宇文泰撤回关中,裴宽留了下来,以都督的身份投在韦法保左右,成为韦法保的长史。

  以裴宽的见识,侯景那点伎俩他看得很清楚,侯景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心里一定在打鬼主意,所以他提醒韦法保一定要保持警惕。

  听裴宽所言有理,韦法保向裴宽问计。

  裴宽给韦法保指出了两条路,干掉侯景或者早早离开是非之地。

  韦法保自认图谋侯景不够级别,这时候宇文泰让他撤兵的密令也到了,于是借口防区有事辞侯景返回同轨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侯景忙着同西魏督将们拉关系套近乎的时候,王思政又在他背后捅了一刀。

  王思政得到宇文泰要征侯景入朝的消息后,料定侯景不会入关,知道双方撕破脸皮的时刻马上要到了,他要抓住时机尽量为西魏争取更多的利益。

  王思政一面嘱咐贺兰愿德加强戒备,不让侯景有机可乘,一面以加强治下防务为名分派手下的督将们到河南各州郡帮忙,不久,王思政把侯景名下的七州、十二镇纳入手中。

  侯景眼睁睁看着王思政不动声色地“攻城略地”,却一点辙都没有,对付侯景,王思政的阳谋非常奏效。

  侯景处于两面夹击之中。宇文泰和王思政就跟商量好了似的,把侯景整得一个头两个大。

  长安方面让他离开老巢,不去就意味着同宇文泰决裂,而自己在河南的地盘都快让王思政挤没了。

  侯景终于忍不住了。

  宇文泰收到了侯景绝交书:我以跟高澄共事为耻,又怎么会跟老弟你平起平坐呢。这才是侯景的真心话。

  忍了太久的侯景终于原形毕露。

  宇文泰大怒。再次下令督促起先派出去的各路援军马上撤退,同时宣布撤销侯景的一切职务和封号,将授予侯景的官职封号转封王思政,河南的事,也只有靠王思政了。

  王思政哪里肯受,在西魏朝廷的再三敦促下勉强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河南军区司令)。开始一门心思经营河南。

  侯景对西魏督将们的腐蚀拉拢也不是一点成果也没有,双方摊牌后,西魏都督任约领本部千人投靠了侯景,成为侯景的忠实跟班。

  跟侯景翻脸后,王思政处于东魏、梁国、侯景的三面夹击中。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王思政为了让河南地的西魏将领们安心,将大行台驻地放在颖州的长社。颖州与东魏控制区接壤,最容易受到攻击,但王思政不怕,他就是要以身作则给大家做出表率,敌人来了我先去顶上。

  王思政认为只要自己保住颍州,那么西魏在河南的各州郡就稳如泰山,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旦自己失利,那么整个西魏河南防线就会全面崩溃。

  淅州刺史崔宣猷强烈反对王思政把指挥部设在长社。

  崔宣猷是大魏朝吏部尚书崔孝芬之子,为人有智谋有决断。王思政带人出穰城后宇文泰曾经专门写信给他,告诉他崔宣猷有机变之才,有事要多与崔宣猷商量。

  大行台相当于西魏在河南的中央政府特派机构,即西魏河南的核心,大行台选址事关重大,王思政没有忘记宇文泰的嘱咐。修书一封给崔宣猷通报了自己的计划。

  崔宣猷当时就着急了,颍川离敌人太近。有没有天险可守,敌人若来可以很轻松就打到城下。一旦行台遭到攻击,则人心不安。

  崔宣猷赶紧回书一封劝王思政还是以襄城为指挥部好,襄城地控京洛,交通便利,如果有事,容易救援。不如在颍川设置一个州,让郭贤去镇守就可以了。

  王思政主意已定如何肯听,派魏仲赴长安向宇文泰请示。

  魏仲把崔宣猷的书信一起禀告了宇文泰,宇文泰觉得崔宣猷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让王思政按照崔宣猷的话做。

  可是,王思政铁了心了,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为了打消宇文泰及西魏众臣的疑虑,他甚至告诉宇文泰,自己有信心打好这一仗,并立誓以水攻一周、陆攻三年为期,期限内不用宇文泰派出任何援兵。

  宇文泰既然将河南的事交给了王思政,也不能过分拂逆王思政,再一次默许了王思政的意见。

  不过当,前的局势对王思政非常有利,在侯景的怂恿下,东魏和梁朝开战了,现在几个势力都已经顾不上王思政了。

  从举旗造反那一刻起,侯景跟猷通报了自己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