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统帅】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虽然长孙稚是统帅,但行军路线和作战方案是朝廷总参谋部事先拟定好的,长孙稚要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wx.l西征大军开到弘农,按照预定方案接下来的任务是攻打潼关。

  但是,杨侃对这个方案提出异议:潼关险要易守难攻,不如北取蒲坂,从那边的渡口过河,先解华州之围,华州一下,就等于直接绕到了潼关的后面,潼关通往长安的道路一旦切断,被断了后路的贼兵必定人心惶惶望风溃散,两地平定,长安便不攻自破了。

  长孙稚赞同杨侃所言,不过,他也有顾虑,河东叛军势力不小,领头的薛修义曾经在自己手下干过,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干将,不太容易对付。

  另外,自己的任务是平定关中,河东的事朝廷另有处分,如果不小心陷入河东战事,朝廷是要怪罪的。所以,长孙稚对杨侃道:“河东有二薛叛军,占据盐池的薛修义我是知道的,当初他曾经随我讨伐正平郡叛蜀,功居第一,当真不可小觑。

  朝廷派出讨伐河东的都督宗正珍孙被他们困住不能前进半步,所以此计太过凶险。”杨侃笑道:“宗正珍孙不过一介武夫,他哪里懂得行军打仗的计谋。

  河东郡驻地在黄河边上,薛修义的人都来自郡东,现在跟着他到郡西作战,把父母妻子留在家里,官兵一到,他们能不挂念自己的家人吗?如此军心必散,一定会望风而逃的。”

  杨侃善谋划口才又好,一番话说得长孙承业连连称是。其实,长孙稚早已对河东郡垂涎三尺。原来河东郡有盐池,那可称得上一块肥肉。

  过去盐都是官府授权经营,挣的是高额垄断利润,那么多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贩卖私盐也间接证明了这个行业的诱人利润。

  如果把盐池夺回来,盐税足够军用。朝廷虽然派宗正珍孙解河东之围。单这小子劳而无功,迟迟不能奏功,虽然长孙稚的主要任务是夺回潼关进攻萧宝夤叛军,但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攻打河东如果胜利了一俊遮百丑什么都好说。当然如果失败了朝廷一定会加罪的。

  长孙稚一直在权衡这里面的厉害关系。不过,按照杨侃的说法一切问题突然变得不是问题了,为什么?

  因为按照杨侃的战略规划,夺河东实质上是曲线夺潼关,作为潼关战役的一部分。那么意义自然不同。为了进一步坚定长孙稚的信心,杨侃慨然道:公倘若觉得我的计策可行,我愿做先锋。

  长孙稚终于下定决心决定按照杨侃的计策行事,令儿子长孙子彦同杨侃一起率骑兵先行渡河北上。

  骑兵的好处就是机动性强,适合长途奔袭,以出其不意往往奏效,果然,河东叛军并没有想到台军会自弘农渡河北上。台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插入河东地盘。

  杨侃很快占据了石锥壁,与薛修义大军对垒,但是杨侃心里清楚。自己这点兵力要真跟薛修义决战,不是没有把握,简直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薛修义确非泛泛之辈,他出身河东薛氏大族,当年曾经随元颢西征,途中接到朝廷的诏命。能招募三千人参与平叛的人可以授官别将,薛修义心动了。于是辞别元颢回到了河东老家,一下子就划拉了七千人。朝廷也不失信,当即提升他为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后又随长孙稚平定蜀贼有功拜龙门镇将。

  等薛凤贤响应关西叛军起事,一直以为做一个小小的镇将不是理想的薛修义突然不想跟朝廷混了,便举旗自立,号称黄钺大将军,占据河东盐池,引军攻打蒲坂,要在河东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所以对付薛修义这样有群众基础的土豪,决不能硬碰硬。

  身为弘农人,杨侃对河东风土民情非常熟悉,他了解河东百姓的心理,他知道河东叛军的出身,知道这些人造反的缘由,知道如何对付他们,所以心中早有一计,对战事已然成竹在胸。入河东地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