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启用】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杜洛周来了,同鲜于修礼一样,将定州州城围住,然后攻城,攻来攻去看不到希望,然后退走。

  杜洛周走了,鲜于修礼又想来捡便宜,打了一阵,见杨津的能量依然很足,只好不甘心地再次退兵。

  夹在两大叛军之间的定州一刻也不得安宁,今天杜洛周来攻,明天鲜于修礼来战,反正就是不给杨津喘气的机会。

  要说杨津还真是个超级大牛人,面对一切敌人,谁来跟谁死磕,从容应对,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定州依然是朝廷的定州,两股叛乱分子谁也没有将定州拿下。

  要知道,杨津手里这支北魏精锐绝非一般州郡兵可比,虽然说消灭敌人有难度,守城的本事还是有余的。

  既然战事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杨津开始抓住一切机会在城内囤积柴米,加固城墙,做起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杨津的脑子里常常会蹦出一些点子证明自己绝不会仅仅满足于被动挨打,比如他让人在城中打地道通到城外,然后突然从地道里冲出来打义军一个措手不及,一击成功后还没等叛军军反应过来组织反击便立即全身而退。

  这种搞法弄得义军大脑神经十二个时辰高度紧张,时刻预防台军的偷袭,但杨津的花样很多,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杨津在城上筑了一座化铁炉,然后用大舀子将铁水洒向城外的攻城队伍,一时火星四溅,像放焰火一样。看着好看,沾上不是烧伤就是烫伤,碰到易燃物还着火,吓得叛军胆战心惊。

  反正杨津有的是办法,义军被折腾得够呛。但是。杨津清楚,这样折腾下去迟早有顶不住的那一天,粮食总有耗尽的时候,箭矢总有打光的时候,战事连连,田野荒芜。补充不上给养,吃老本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当今之计还得请求外界支援,为此,杨津的告急文书也没少往洛阳发。

  毗邻定州的瀛洲在叛军进攻下守得也很艰难。

  北魏政府在长孙稚北征失利的形势下。再次调整了北讨战略。

  广阳王元渊被重新启用,以仪同三司、大都督的身份任主帅,章武王元融为左都督,将军裴衍为右都督,政府军再次向反政府武装发动了攻势。

  然而,元徽哪里会容忍老对手风光再现,他见皇帝对元渊信任有加,便在胡太后面前说元渊的坏话。胡太后也怕元渊做大,于是下了一道秘密敕书让元融监视元渊。

  胡太后忽略了元融跟元渊的关系。

  元融竟然将太后的敕书拿给元渊看,元渊大惊。既然上层不信任,也只有事事谨慎了,从此军中无论大事小事都先请旨而后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战场原则,因为战机稍纵即逝,等你请示完了。煮熟的鸭子都飞了。

  河北离洛阳上千里的路程,这样请示显得很不正常。

  这么个小心法。仗没法打了,胡太后也纳闷。怎么屁大的事都要请示呢?她可不知道元融已经把自己的命令通报了元渊,元渊在闹情绪呢。

  胡太后要元渊解释,元渊等的就是这个。

  元渊一肚子苦水倒了出来:“不怨别人,都是元徽,这个家伙处处跟我作对。

  元徽当初依附元叉,一年八迁,我却有功不录。自从元徽执政以来,北伐的功劳都被埋没,将士们出生入死却得不到一点封赏。

  前留元摽守卫盛乐,苦守两年,贼退走后,按只有事事谨慎了,从此军中无论大事小事都先请旨而后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