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搁置冬小麦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你摊上大事了,你知道吗?”

  “啥大事?”

  程处默看到杨义一副对他爱搭不理的样子,他也不在废话了:“在我大唐,只有皇后的哥哥或弟弟才有权称之为国舅!你姐姐是皇后吗?”

  程处默一语惊天动地,杨义猛的转身,抓住程处默的衣服:“此话当真?”

  “因你是俺的兄长,俺才来告诉你,若换作他人,俺懒得鸟他。”

  “那现在咋办呢?”杨义着急问,他刚睡醒,思绪还混乱着呢!

  “还能咋办?赶紧制止流言传播呀!要是被谏议大夫那群人听到了,你小命难保!”

  杨义想也不想,立刻飞奔出去,让人敲响召集所有人的钟声。这钟声也是那天跟大家伙通知过的,一共连敲十下,共敲六次,就是紧急通知所有人聚集的号令。

  钟声响起,刚劳作没多久的百姓、奴隶们诧异不已。但他们还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匆匆忙忙的向那天的广场赶,这也是那天商量好的,以后这广场不种作物,只用来晒麦子、聚会、跳舞、唱戏、临时交易之用。

  广场里窄外宽,呈开扇形状,三面有丈余高的土墙壁,正是搭台唱戏的好地方。百姓们自然乐得见到,没人会反对这样的好事。

  东宫明德殿,今天的朝会上,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明德殿闹哄哄的,如有千万只蜜蜂飞舞发出的声音一般。

  他们正在讨论的是,杨义进献的平突厥四策。李世民一回宫,便命人整理他和杨义谈话的手稿,并紧急抄录了数份,一上早朝便分发给群臣看。

  看过的人都一脸不敢置信之色,震惊之余,“这,这”之声不绝于耳,都不敢相信天下还有这等人才。群臣不明白,李世民是在何处找来这等天才能人。

  李世民坐在宝座上,一脸得瑟的样子,他满脸堆笑,还时不时捋着那几根短须,非常满意的看着群臣的反应。

  “陛下,此策略为何人所出?此等良才实乃我大唐之幸也!”群臣讨论了近一个时辰后,终于有人开口说话了。

  说话的人是萧瑀,他是前朝国舅,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更是历经沙场,鲜有败迹,如今为李世民的宰相之一。

  他为臣多年,老谋深算,自然看得出,这平突厥四策的高明之处。只是他不明白,李世民到底在哪找的这种天才。

  李世民坐在位置上,虽然时间有些长了,但是他依然精神抖擞,全神贯注的倾听群臣的议论声。见终于有人提问了,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四周顿时也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答非所问:“各位爱卿,以为此四策如何?”

  杜如晦道:“此四策十分高明,连解决之法也一并道出,真是环环相扣,臣无话可说!”

  房玄龄道:“此四策好是好,但臣看出了些瑕疵,望陛下为臣解惑!”

  此时的唐朝非常开明,讨论政事时,是有事说事,绝不虚言客套,阿谀奉承。

  君臣之间更是如此,并不像后来的明清,表面为群臣讨论,若不如皇帝意见,皇帝可一槌定音,权柄之大,前所未有!

  “房爱卿有话直说无妨!”

  “是这样的,第一、三策乃对付突厥之良策,臣无异议。第二策为壮大自身,这是好事!这麦子也能冬天种植?

  到处都是冰天雪地,地表一尺都冻得斧劈不进,刀砍难入。这样的地麦子也能长?别种下去,过完冬就全冻死在地里了!到时不但得不到收成,还损失了种子!”

  “是呀……是呀……”群臣纷纷点头附和,赞同房玄龄的想法。

  “各位爱卿以为房相所提意见如何?”

  “臣等附议!”文臣武将同声回答。

  “朕回答房爱卿所言,麦子并不是冬天种植,而秋天种,待根壮苗绿时过冬,所以称之为冬小麦或冬终于有人开口说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