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第485章 隐语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是当时南京政f没有为“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准备经费。李长官便商请广西绥靖公署汇款前来维持“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的日常开销。经过短期训练后,从“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毕业的学员被分发至地方行政机构或各部队担任组训民众和宣传等政治工作,以提高军民抗敌情绪,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徐州撤退时,在“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受训的学员尚有两三千人之众,李长官原本打算让这些学员在潢川继续训练,毕业之后再派到地方或者充实军队。谁知蒋委员长忽然发来一纸电报,命令“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立即停办。而几乎就在同时,由陈辞修挂帅的“战干团”,却正式开班招生。

  “我为免委座多心,只有遵命办理。只可厦端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训练机构,便无端夭折了!”

  为什么会停办“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你也不想想蒋委员长是怎么“起家”的。如果让李长官这个“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多办上几期,那岂不是活脱脱的一座“小黄埔”。

  以黄埔发家致富的蒋委员长又怎么能容得下别人走他的旧路?

  看着装作对蒋委员长停办“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的原因一无所知的李长官,华毕成心中不禁暗暗摇头,李长官这个套下的实在是太明显了,就凭着李长官说的这番话,蒋委员长停办“第五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的原因根本就是呼之‘欲’出。李长官之所以拐弯抹角说到现在,还不是想要华毕成帮他将答案说出来?

  可华毕成又怎么会上李长官的这个当?

  “这鱼‘肉’可真是入口即化。德公,你说这大中华酒楼东家的手里面是不是有做武昌鱼的秘方啊?”

  打哑谜、说隐语并不是李长官的专利。但凡是在民国官场里面打滚过几年的人都会这一手。华毕成也不例外,既然李长官可以借着一盘武昌鱼说出那么些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的话来,华毕成当然也能。

  “秘方?”李长官虽然不知道华毕成为什么会突然将话题又转移到武昌鱼的身上,但还是不疾不徐的回答了华毕成的问题:“我想必定是有的。凡是民间经营吃食的知名商户,哪家不是靠着‘与众不同’这四个字才发的家?大中华酒楼能够远近驰名,至少一半是这武昌鱼的功劳,主人家自然也不会免俗。”

  “有好东西就自己霸占着不愿让别人学去,在我看来咱们中国人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旧习气,可真不怎么样!”说到这里,华毕成拿起放在他面前的酒杯朝着李长官举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坐在华毕成对面的李长官此时已经听出了华毕成话中的弦外之音,面带微笑等着华毕成继续说下去。

  “这秘方之所以被叫做秘方,关键就在这个‘秘’字上。若是没有了这个‘秘’字,秘方可就成了普通的方子,没什么稀奇的了。说白了,也就是只许我用不许你用!这样才能霸住独家的买卖发横财,赚的盆满钵满!只是苦了那些爱吃鱼的人,只能伸长脖子等着喽!”

  “好!说的好!难怪人家都说知世你的这张嘴能把死人都给说活了,哈哈!……”

  华毕成的话音刚落,李长官忽然开怀大笑了起来在李长官看来,华毕成的这番话说的实在是太妙了。

  将蒋委员长比作手握着秘方怕人学去的商人?这比喻简直传神极了。抱着黄埔军校那一套的蒋委员长可不就是这种形象吗?还有那句“只许我用不许你用”,华毕成在说的时候还故意掺杂了一些宁‘波’口音。敢这样调侃蒋委员长的黄埔将领,李长官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长官现在已经基本可以肯定华毕成不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了,他觉得用“貌合神离”这四个字来形容蒋委员长和华毕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贴切一些。

  同样是由于术后恢复的问题,李长官不能喝酒,所以即便是华毕成说出了一番如此‘精’彩的话来,李长官也只能举了举茶杯,意思了一下。

  华毕成见李长官始终只是吃些清淡的素食,完全是一副作陪的架势,顿时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华毕成加快下筷子的频率,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他便将李长官的‘私’人厨师做出来的景致好菜一扫而空。

  “饱了!饱了!多谢德公的这顿好饭菜!”

  吃饱喝足之后,华毕成将碗筷一推,靠在椅背上舒服的拍起了肚子。这一手。华毕成也不例外,既然李长官可以借着一盘武昌鱼说出那么些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的话来,华毕成当然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