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第478章 一级陆军上将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何部长心中暗暗的叫了一声不好,张群刚才的这番话果真是闯了祸!现在,麻烦来了!

  蒋委员长提到的建丰不是别人,正是在苏联呆了十二年的“太子”。

  如果说华毕成在工作中和苏联大使过往甚密就是“亲苏”,那“太子”呢?“太子”可是连就读的大学都在莫斯科。按照张群刚才的说法,那“太子”岂不是“红”到了骨子里面。

  何部长意识到张群这下是要有麻烦了。于是他赶紧上前一步,对着蒋委员长大声说道:“委座请您放心。南昌的一切都很好,青年党也愿意团结在中央周围。只是建丰比较年轻,所以有时候难免步子会跨的大了一些。”

  张群此时也意识到了他犯下的严重错误,他看着蒋委员长那双冷酷的眼睛,汗流浃背。

  1938年的早些时候,蒋委员长接受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建议,派“太子”担任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如果将“太子”当作一个普通的27岁青年,那这个职位似乎是过高了一些,但是鉴于“太子”在苏联托马契夫中央军政学院的优异成绩和眼下抗日战争的迫切需要,那这一切又显得顺理成章。

  位于赣江旁的南昌是个工矿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由于地处后方,相对比较安全。所以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涌入了数十万难民,一片‘混’‘乱’。“太子”上任之后放弃了江西省保安处给他准备的豪宅,住进了一栋非常朴实的房子,并且立刻了投入工作。

  1938年4月,武汉政f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蒋委员长提示下通过决议案,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太子”说服父亲,应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取代数年之前由情报头子戴笠组织的蓝衣社。同时“太子”还提议,三青团团员的地位与执政党正式党员相等;甚至,年逾25岁之后,三青团团员可以无限期留在团里,不必转入执政党。而这些要求全部得到了蒋委员长的批准。

  在意识到蒋委员长这是要为“太子”储备政治资本之后,眼红三青团团员这种特殊地位的人自然就不在少数。首当其冲向蒋委员长表示不满的便是掌控党务局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

  陈立夫认为这是委员长的“政治动作”,也是领袖搞分而治之政治策略的又一例证。陈氏兄弟一直设法染指这个新兴的权力中心,但却始终没能得手。

  这一切都是因为蒋委员长亲自当上了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最高领导人,还指派手下的干练将领陈辞修去担任三青团中央干事长。身材瘦削、脾气温和的陈辞修,不仅干练、忠诚,而且还是浙江人。蒋委员长亲自挂帅并且将陈辞修放进三青团,实际上就是在为“太子”保驾护航。

  何部长知道在蒋委员长的心目中,陈辞修是一位有着远大政治前途的将领,甚至在“太子”回国之前,一度被视为可以培养成他的接班人。所以何部长一直是既把陈辞修视为党内同志,又视为政治对手。现在,回国仅只一年的“太子”,已然成为了何部长的另一个潜在政治竞争者。

  陈辞修的和“太子”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譬如,陈辞修支持“太子”把三青团与武汉政f里面那个**的组织隔离开来的构想。在蒋委员长和陈辞修的支持下,“太子”有心以三青团江西支团部作为团中央,甚至武汉政f组织的样板模范。这使他和戴笠的蓝衣社成员,以派掌控的省级、地方级政治系统之间渐渐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蒋委员长自然是知道中国政治集团里面的风险的,所以蒋委员长才会授意熊式辉特别为“太子”在省会南昌设置一个保安处副处长的位子。他是希望期待“太子”的仕途能有个良好的开端,这个保安处副处长实际上就是个镀金的职位。“太子”实际上不必担负太多实质‘性’工作。

  谁知后来居然事与愿违,也许是因为“太子”在苏联待的太久了,居然完全不懂得中国官场上的那一套,一上来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再加上“太子”为人十分清廉,办事公正,这就难免和积弊已久的地方行政系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上任没有多久,“太子”便前往全省各地突袭访视,这让武汉系统的地方官员们相当狼狈难堪。不久熊式辉办公室就涌进大量的地方官员。他们纷纷指责小蒋的工作作风像“苏联人”!

  熊式辉为了让“太子”留在南昌,不再到处突袭访视限期留在团里,不必转入执政党。而这些要求全部得到了蒋委员长的批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