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第325章 忠臣蒙冤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个时期,由于冀中连降暴雨,一片汪洋,第一战区平汉线与津浦线两区间联络极为不便。蒋委员长决定将津浦北段地区辟为第六战区,任命冯‘玉’祥为司令长官。担任津浦线北段防御任务。冯‘玉’祥受命后立即北上。于是张自忠在济南火车站见到了他的老长官。

  对张自忠十分了解的冯‘玉’祥给蒋介石写了封信,说明责任不在张自忠,还是应该让他回去带兵打仗。冯‘玉’祥在信中还说,张自忠是个有良心、有血‘性’的人,只要叫他带着队伍打日本,他一定能尽本分。

  冯‘玉’祥的这封信使张自忠的心情稍微踏实了一些。他内心十分清楚,在舆论汹汹众口声讨之下,此去南京非同小可!

  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于张自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舆论界对他的误会和谴责,是有增无减。如9月28日上海《大公报》刊了一篇标题为《勉北方军人》的文章,对张自忠指责说:“……在北方军人的老辈中,便有坚贞不移的典型。段祺瑞先生当日不受日阀的劫持,轻车南下,以民国耆老死于沪上,那是北方军人的光辉。最近北平沦陷之后,江朝宗游说吴子‘玉’(佩孚)先生,谓愿拥戴他做北方的领袖。经吴先生予以断然拒绝。这种凛然的节‘操’,才不愧是北方军人的典型。愿北方军人都仰慕段、吴两先生的风范,给国家保持浩然正气。万不要学鲜廉寡耻的殷汝耕及自作聪明的张自忠!”

  刊于《国闻周报》的一篇文章则讥讽挖苦说:“使当局和战不决的主力是张自忠,当他演了一套得意的‘二进宫’以后,委员长的瘾,却拘束地仅仅度得八天,就被日本人一脚踢开了。”

  舆论的责难,更增加了张自忠去南京的艰险,使其前景严峻,但却未动摇张自忠赴南京的决心。

  10月7日,张自忠在秦德纯、张钺的陪同下,启程南下。他们离开济南后,先到泰安。这个时候,宋哲元正在泰山休假,嘱让张自忠上山一晤。

  住在‘玉’皇顶的宋哲元听说张自忠上山来了,亲自出来相迎。两人见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宋哲元看着张自忠那憔悴不堪的神‘色’,叹了一口气说道:“荩忱,这一段日子确实使你吃了太多的苦,我心中感到十分难过,也十分不安。”

  张自忠回答道:“军座言重了!为了29军,为了全国抗战,丑事总得要有人去干。说苦,确实苦。尤其是你们撤离北平去了保定这些日子。那可真是叫度日如年呀!大家都走了,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弟兄商量对策。周围的人,不是汉‘奸’,就是同日本人一个鼻孔出气的。而且日寇早已对我们29军完全失去了‘信任’,根本不愿再同我们作任何和平谈判以解决问题。开始以为留下独立27旅和独立39旅,在必要时还可派上一些用场,谁知阮玄武这个孬种,和我们共事多年,在这关键时刻,既不思报国之恩,也不念袍泽之情。开始则想拉走队伍,不成之下,耍出更恶毒的一招,竟然勾结日寇,里应外合,致使独立39旅六千弟兄‘蒙’羞,一枪未发被日寇解除武装。”

  张自忠说到这里,满脸悲愤之情:“我真没想到他竟然是如此一个连禽兽都不如的人。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我怎能再让独立27旅被日寇‘吃’掉呢!北平和平已根本无望,所以我下令石振纲旅长率独立27旅突围。总算为我军拯救了一支力量,这算我留在北平的八天时间里最令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了。”

  宋哲元道:“我也没料到阮玄武会是这么一个毫无民族气节的卑鄙小人。你命令石振纲率部突围做得对。当时你也应该同他们一道突围才是。”

  张自忠道:“我何尝不想同他们一道突围而走。突围时我率手枪队走在最后,谁知刘汝珍的679团顺利突误,石振纲同赵书文率领的681团却遭到日本鬼子三面伏击,但虽伤亡惨重,总算走脱了。我和手枪队没法再突出去,只好折返城内,所以才经历了后来的种种劫难。幸好得到福开森、赵子青、甘先生等许多平津地区中外朋友的全力帮助,才算逃出了虎口。”

  张自忠把在北平的工作情况、脱险的经历详细地对宋哲元述说了一番。宋哲元等听得嗟叹不已。

  宋哲元叹了一声道:“唉!想不到我们众多弟兄苦心经营的29军,成就了一番可观的基业,竟然在短短的一个月中,除却我们29军还算保存下来相当实力外,其余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反省,我们何以会失败得如此之快?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看来问题主要出在我的身上。我对于日本人太过于相信了,对于和平抱一种太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总想用忍让来向日本人换取和平。当然,南京方面前段也是想用妥协求和平以赢得时间,对我们有影响。而我们也想用妥协求和平,以保持我们在冀察平津所取得的29军根基的相对稳定。我的这种对和平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影响了荩忱你,还有绍文等诸多弟兄。仰之虽然有些不同意见,但在大的原则上也是和大家一致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有认识到日本人本身就是以武力侵略、武力占领、武力征服为能事的。它哪会真心诚意和你谈判和平。我们放松了武力防备,对日本人大量增兵、积极备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没有相应地采取应对措施。所以一旦敌人发动武装进攻,我们空有十万之众,却分散而不集中,没有相互支援。也没有与北上声援我们的部队相结合、配合。”

  张自忠道:“我们的失策是没有‘先发制人’,如果我们在日本人不断制造摩擦时就采取坚决消灭它过,也十分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