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第一〇九章 汪精卫还是太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遇刺”之后一直留在国外的汪主席,在得到“西安事变”的消息之后,立刻回到了国内,在他眼里这次“事变”简直是他汪某人上位的绝佳机会,于是汪主席迫不及待的再次站到了中国政治舞台前沿。继续坚持他的“亲日”的立场,重新开始他名为“和平救国”实为通敌卖国的行为,他的汉‘奸’政f班底就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的,影佐祯昭大佐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对汪主席变的热络了起来。

  可是让汪主席没想到的是,“西安事变”最终居然得到了和平解决,当蒋委员长在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回到南京之后,汪主席的小团体不得不又一次开始夹着尾巴做人,接着没过多久,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在民调和舆论的汹涌之下,汪主席也只能开始表示拥护抗战,当然他做的只是一些应付场面的事情,汪主席不敢公开宣传他的投降论调。还在公开演讲中装出腔调,说得很豪壮。其实他的内心却是很畏怯的,汪主席在‘私’下里不断暗示抗战必败,将抗战形容成“跳火坑”。

  汪主席的和他的亲信们在南京蛰伏的那段日子很不好过,周佛海在南京溪流湾8号的别墅有间地下室。日军开始轰炸南京之后,一些南京政f要员常来这里躲避空袭,和汪主席持有同样想法的有熊式辉、梅思平、陶希圣、高宗武等人。他们将人民的抗战呼声一概斥为“唱高调”,疯狂的鼓吹“我们能打胜仗是意外的,而打败仗是必然的事”。他们认为应该停止与日军对抗,和日本人“互相抱头痛哭,彻底忏悔和觉悟”,实现中日“和平”与“合作”。

  于是很快有人用调侃的口‘吻’给这个小集团取名为“低调俱乐部”。周佛海知道以后还给自己编了一套遮羞的借口,周佛海无耻的说:“当‘抗战到底’的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谁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调,故我们这个主张和平的这一个小集团,便名为“低调俱乐部”。

  周佛海与汪主席之前不和已久,曾互相骂对方“不是东西”,都发过誓不再与之共事,但共同的政治主张将他们推到了一起。汪主席虽不直接参加“低调俱乐部”的活动,却是这个组织的灵魂,周佛海也成了汪主席的心腹。

  “低调俱乐部”的主张与汪‘精’卫不谋而合。他认为中日之间的国力悬殊到已经到了无可弥补的地步,抗战的结局必然亡国。汪‘精’卫这些人实际上已经被日本强大的表象所吓倒。他们的“亡国论”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汪主席很快走到了书房的‘门’口,在自己的地方见日本人的特使居然让汪主席感到有些紧张,他已经隐隐约约的猜到了这位特使一定是来请他办什么事情的,这倒是个向日本人示好的好机会。你蒋委员长不上路就怪不得我汪兆铭先下手了,有了日本人做靠山,还用的着看别人的脸‘色’吗?

  “特使先生辛苦了!这么晚来访一定是有什么重要是事情找在下吧?”汪主席的笑容十分的亲切,他希望给影佐祯昭大佐的特使一种舒服的感觉,别看影佐祯昭只是一位大佐,在他代表的是板垣征四郎。听说在日本国内陆相杉山元的位置已经不稳,而板垣征四郎是很有希望接替杉山元陆相位置的人。所以汪主席对影佐祯昭大佐的特使十分的客气,这就叫不看僧面看佛面。

  “汪先生!我们大日本帝国确实需要汪先生为我们做一些事情。当然,我们也绝对不会亏待阁下的。”

  “特使”的中国话说的很好,但还是能听出一些东北味来,汪主席立刻想到“特使”应该来自东北的关东军,或者说是来自满洲国的关东军。

  “‘特使’请讲!”汪主席对日本人还是有所了解的,为了避免被日本人架住下不了台,汪主席的话说的非常的含蓄,留足了转弯的余地。

  “特使”的面‘色’骤然转冷,他对汪主席这样的态度是非常不满意的,“特使”干脆换了一种威胁的口‘吻’开始说话,对于这种软骨头的中国人,有时候就得狠一点:“汪先生!你不要忘了是我们大日本帝国在给你撑腰,否则的话你早就被你们的蒋介石排挤的无处容身了。我们大日本帝国能够将你捧起来,也就能够将你摔下去,你不要忘了这一点!南京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攻克,中国就要完蛋了!汪先生!你认为你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

  这番话让汪主席的后背出了不少汗水,恐日主和,在汪‘精’卫的意念里,绝非一日两日,而是由其懦弱自卑的个‘性’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被“特使”这么一吓,汪主席的魂差点都飞了。他不敢再继续绕圈子,赶紧表示他愿意合作的态度,这样的迅速转变,让日本“特使”彻底看清了汪主席的虚弱。

  接下来的谈话内容变成了“特使”说,汪主席点头的游戏,不管“特使”说些什么,汪主席全盘照收,对日本人的恐惧已经渗透到了汪主席的骨头里面。

  “还有吗?特使先生?”汪主席问这句话的时候神态似足了哈巴狗,“特使”差点舒服的忘掉了板垣征四郎大将‘交’给他的特别任务。

  “汪先生,板垣将军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拜托阁下,南京的卫戍司令必须马上换人。皇军的进展已经受到了相当的影响,板垣将军认为汪先生一定会有帮帝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换掉南京卫戍军的司令?汪‘精’卫差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华毕成现在在南京打的十分出‘色’,蒋委员长对华毕成在南京的战绩也是非常满意,要想在这个时候中日之间的国力悬殊到已经到了无可弥补的地步,抗战的结局必然亡国。汪‘精’卫这些人实际上已经被日本强大的表象所吓倒。他们的“亡国论”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