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人贩子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此看来,100师和税警总团是在是太像了,从人员到装备。甚至是指挥官的作战思想,不受蒋委员长待见的情况也是一模一样。南京政府的军队里面。能让华毕成看上眼的也只有税警总团和中央教导总队这两支部队。

  教导总队是蒋委员长的御林军,华师长想也不用想,税警总团却大不相同,虽然税警总团的战力不在中央教导总队之下,但是税警总团现在在南京有队系统里面的处境却有些尴尬。

  这主要是由于税警总团不是苗根正红的“嫡系”,宋子文更是为了税警总团和蒋委员长闹了好几次。

  先是宋子文一开始就没有对最高当局说实话,蒋委员长一直以为税警总团不过是一支无足轻重的小部队,宋子文一直使得是瞒天过海的手段。所以,税警总团的出身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其次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时候,宋子文那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日本的严重威胁。他几度飞往北平与张学良、汤玉麟会谈。为应付华北突事变,更与陇海铁路局局长钱宗泽秘密商妥,备足列车,集中于海州,把税警总团一下子全部运到郑州,准备开赴北平。

  此事被河南省主席刘峙发觉,打电话告知蒋委员长。老头子大雷霆,说叫税警总团开回原防,否则缴械。担任总团长的温应星不敢违抗,率部返回。蒋委员长仍不解气,逼宋子文辞去了财政部长职务“出国考察”。

  蒋委员长容不得非嫡系军队里面出现一个如此强大的存在,于是他命令驻防徐州的第二师师长黄杰接任税警总团总团长。宋子文苦心经营的军队,被蒋委员长轻而易举地吞并了。

  可笑的是,黄杰不久迷恋于蓝衣社活动,疏于本职,再加上宋子文的旧势力在税警总团里面依然占据了相当的多的职务,税警总团的内讧不断。终于导致刮练松弛,战斗力有所下降。

  税警总团在淞沪抗战中虽协有出彩的表现,但是和这支部队的实力还是显的有些不相称。尤其是部队的伤亡,大的有些离谱。至11月3日,伤亡人数已经过了五千,而旦还有扩大的趋势。

  由于税警总团的“归属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所以他们的后勤保障就一直不太顺利。中央军把他们当异类,地方部队又把税警总团当成了“嫡系”。税警总团一下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两头不讨好。

  大量的伤员被送往武汉,税警总团在淞沪的部队是越打越少。

  华毕成知道蒋校长早就有了将税警总团“消化掉”的打算,不过华师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那就是他打算从蒋校长的嘴边抢点肉吃。税警总团的兵可都是精兵,华毕成实在是不愿意让这样的一个大便宜从手边溜走。

  税警总团的兵员素质到底有多高?

  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

  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税警总团调离上海,开赴苏北徐州以东两淮地区休整。在宋子文和德国顾问团的支持下,税警总团在海州郊区建立了一个军官队和军事总队,轮流抽调军官、士兵,加强射击训练。

  1933年税警总团期间参加48个军级单位举行射击比赛。孙立人税警第4团占了个人前十名的7位,并夺取团体第一名。税警总团的兵员素质之高由此可见。

  华毕成看着每天通过常熟后运的大批税警总团伤员,眼睛里面前快要滴血了。他恨不得立刻将这些优质的士兵全部拐到100师来,这些日子华师长看部下的眼神都有些渗人。

  可是这样的命令总归不好从他的嘴里面说出来,毕竟现在自己也是陕西省国民政府主席,一方诸侯。于是华毕成急的在地下指挥部里面团团转。

  还是李艳涛副参谋长领会出了华毕成的意图,李艳涛用帮忙抢救伤员的名义截留了一部分税警总团的伤员,华毕成立刻眉开眼笑的夸了李艳涛一整天。

  于是朱晋一不乐意了,朱晋一心想李艳涛又不是做了什么了不的的事情,不就是弄回了几个伤兵吗?大哥就把他夸的要上天了。

  “带队抢人”?这可是我朱晋一的拿手好戏。

  于是朱晋一的301旅立刻加入到了“人贩子”的行列,接下来的几天,对税警总团路过常熟的伤兵就由之前的100师参谋部的“诱骗”改成了301旅的“明抢”。

  也多亏了现在是在战时,一千多名伤员的“失踪”硬是没有引起税警总团最高指挥官的注意,毕竟从上海到武汉也不是一条坦途,谁知道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

  过了几天,这些伤兵就上了阵亡的名单。结果军政部就成了冤大头,多了好些抚恤金给税警总团。

  见自己“拐卖人口”的“买卖”没有引来指责,而且“买卖”的“红利”又实在太大,华毕成开始默许100师各部去到一些稍远的路口“加班加点”的“抢人”。

  税警总团的伤兵遭到了100师拉网式的“劫杀”,“逃脱”的漏网之鱼开始越来越少,终于,绝迹了。

  现在每天晚上召开作战会议的时候,华毕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们拐了多少人回来?”

  那副财迷的嘴脸,让朱晋一、赵建新、李艳涛几个汗流浃背。100师的作战会议现在更像四拐卖人口的分赃会议。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